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4|回复: 0

[考试辅导] 2012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腹壁切口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8 22: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腹壁切口疝(incisional hernia)是指发生于腹部手术切口部位之疝,这种疝无真正的疝囊。多见于腹部纵形切口区,尤其是正中切口或腹直肌旁切口。发病率占疝的1.7%左右,很少发生在一期愈合切口。在切口发生感染后,切口疝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可达10%~30%。
  腹壁切口疝病因与原手术时患有的全身和局部因素有关。切口感染是切口疝最主要的病因。感染后切口二期愈合,疤痕组织多,腹壁有不同程度的缺损,切口部位腹壁强度明显降低。据统计,切口感染后切口疝的发生率是一期愈合切口的5~10倍。预防切口感染乃是降低切口疝发生率的最重要的措施。
  切口类型切口疝多见于直切口。腹壁各层肌肉(除腹直肌肌纤维为纵行走向),腱膜和筋膜的纤维以及神经均为横形走向,直切口势必切断上述各层组织。此外,缝合后的直切口始终承受着横向牵引的张力。如腹壁薄弱、腹腔内压力高,很易发生切口裂开。显然,横切口的切口疝发生率远低于直切口,腹壁各层组织的横向张力也有利于横切口的对合。
  其他因素腹壁薄弱或患有使腹内压增高的慢性疾患易诱发切口疝,故多见于年老或肥胖患者。其他与原手术有关的因素为术中麻醉效果欠佳,腹壁强行对拢或缝合时腹壁各层组织未准确对合。
  一、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站立时切口处有疝块突出,咳嗽或用力时更明显。通常疝环较大,平卧后疝块即自行回纳消失。如疝块较大有较多脏器和组织突出,可有腹部隐痛、牵扯下坠等不适。由于疝环宽大,很少发生嵌顿或绞窄。嘱患者平卧用手指伸入腹壁缺损部位,再令患者摒气可清楚地扪及疝环边缘,了解缺损的大小和边缘组织强度。腹壁缺损处仅有皮肤覆盖时可见到肠蠕动。
  二、诊断依据
  1.有腹部手术史。
  2.站立时腹壁包块突出,平卧时包块自行消失。
  3.包块在腹壁瘢痕区,可触及皮下腹壁缺损。
  三、治疗原则
  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对年老体弱和有使腹腔内压力增高的慢性疾患者,可应用弹性腹带防止疝块突出。
  1.术前须详细分析发病原因。如有关病因继续存在,术后可能再复发。此外,肥胖病人须减肥后再手术。
  2.切口疝的手术多为单纯修补缝合,较少做疝成形术。疝成形术不常用,如为巨大的切口疝,腹壁缺损过多而无法缝合时,可置入自体阔筋膜、纺绸或其他合成纤维网修复缺损。
  3.单纯修补缝合术切口疝多无完整的疝囊,疝内容物常突出腹壁的缺损部位并与腹壁浅层组织、甚至与皮肤粘连。宜在原切口边缘的正常腹壁处做梭形切口,避免误伤粘连于切口下的脏器。分离粘连,回纳疝内容物,切除疝环及其周围的疤痕组织,分层缝合腹壁,不应有张力,有时也可将筋膜重叠缝合加固腹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5-31 08:14 , Processed in 0.16533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