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60|回复: 0

[税法一] 2012年税法二预习——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13 22:4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应纳税所得额
% g8 t+ h: P5 s2 @- }' m$ q
5 j( P# J* [: q1 D3 e9 M9 P$ w( B  工资、薪金所得实行按月计征的办法。自2008年3月1日起,减除费用由1600元调整为2000元。因此,工资、薪金所得以个人每月收入额固定减除2000元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 e+ j/ l) r& ~3 o# ?  \4 G7 P
* g, k( a3 s5 ]2 ~% ^  (二)减除费用的具体规定——月扣除4800元 1 e/ Y2 X5 l1 @9 f; D4 g

$ k7 T& B* q" r" h& E  h  1.附加减除费用。 2 Y& z+ c5 ~/ V/ v! a6 k
& L8 b# n$ w+ v: j
  附加减除费用所适用的具体范围是:
! M+ ]( x* D$ [
' w( S7 v/ P6 b  q+ t" U  (1)在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中工作的外籍人员; 8 b4 m( U7 X9 J5 z9 v* J
1 ~$ K" I* X; ]# M7 J8 @
  (2)应聘在中国境内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中工作的外籍专家;
: z8 w9 b% z2 h- J5 v2 j& s+ Z0 h* Q( e9 h
  (3)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任职或者受雇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
5 R/ a9 x3 V' O* i2 i9 X/ R* E& N2 }$ B2 p) d' B4 T' p
  (4)华侨和香港、澳门、台湾同胞。
" C4 i$ M3 ?4 t: i# \' }6 {8 M% ^6 w; r% |
  2.雇佣和派遣单位分别支付工资、薪金的费用扣除。
' U: ]( \, P3 `
8 L% d1 X6 F! C* W/ t2 Y; G9 d& O: S  (三)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1 d% }) |2 N- p4 Y8 P4 y! I

+ h  f- c9 _; Y3 M, D  1.一般工资、薪金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 c7 k$ W8 K% a+ v' _
/ w: \$ U7 Q( T2 D  2.雇主为其雇员负担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 / S& t1 h! ?4 {( W

# M" U7 q! Z, B- q. R  (1)雇主全额为雇员负担税款。应将雇员取得的不含税收入换算成应纳税所得额后,计算单位或个人应当代付的税款。计算公式为: 0 q. N8 }+ d' A5 i  p/ u& D
9 ?* Z+ t. `5 a. P" {0 m$ ~
  ①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速算扣除数)÷(1-税率)
' H  U4 s2 R, x* w9 d; ^2 o/ P* @5 s( |7 l7 ~" O
  ②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 y, {; X5 z' P

7 N) g/ p" y- u5 M7 J  (2)雇主为其雇员负担部分税款
. f# d: ?+ S* y
3 f+ o, N) j" o# D) N& {. P  第一种:雇主为其雇员定额负担部分税款的,应将雇员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换算成应纳税所得额后,计算单位应当代扣代缴的税款。 - ?+ U" c  a$ O: }. [+ d* {
: p1 ~. t% t' x& O
  ①应纳税所得额=雇员所得的工资+雇主代雇员负担的税款-费用扣除标准 ; Y! ]/ ?* X3 ?4 U. T1 k7 S

: N% h; h2 ~. e% }' l  ②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 P$ ~- {' V. d% |" c" W" v# b- e2 f! T
  第二种:雇主为其雇员定率负担部分税款,是指雇主为雇员负担一定比例的工资应纳的税款或负担一定比例的实际应纳税款。
8 q' V5 w* {; L8 s/ [/ v7 {1 y1 T0 h& }" v! J+ K
  应纳税所得额=(未含雇主负担的税款的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速算扣除数×负担比例)÷(1-税率×负担比例) : L7 L& Y# ~$ `

) }' u7 z; v2 t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 N- s. Q  e& S& ~) F, A
4 P9 r6 p6 g( v) W
  3.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应纳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6 A; a6 K" }& a, d) f
- f. D9 G6 s  O6 J# j  (1)先将当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 a- A) y* r5 w/ Q5 U  K; \1 D! N) K4 x) d' Y8 ^" @
  如果在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当月,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应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按上述办法确定全年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 m  M8 A! u5 q' U1 C9 |+ Y) U

' J6 Y/ |) d) h6 n8 T5 N9 ^  (2)将雇员个人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按上述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征税,计算公式如下:
6 f, B- Z& L' i* B: y7 S1 w0 s& g
  ①雇员当月工薪所得够缴税标准,适用公式为: % s% K& u+ M0 }; y: c% o

' g' c9 q2 W' G8 O  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 u0 O. B  G+ p1 L, v7 ]2 E  c' j4 }
( q$ T5 A) W  K% }' T0 G! E  ②雇员当月工薪所得不够缴税标准,适用公式为:
: }. M2 \; q9 Z! X! X' Y# [' J: j( T/ A( v  O
  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4 ^8 Z0 z& ?# ]' S* ^4 n7 v) o7 F# g) D
  (3)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纳税人,该计税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 ' Z% L5 d( x9 t3 B7 y) R; J+ |
) I! H/ t4 ]4 j$ x3 t7 ?; u& b
  (4)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的单位,个人取得年终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按上述规定执行。 7 g3 Q/ D& l8 c3 ]' `2 \

% N, T$ T9 |- H+ M% s  【链接】单位低价向职工售房,职工少支付的差额也是按照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办法纳税(P201、十一)。
4 O( F: z) k5 p8 h! a1 [+ Y' U0 P( P' a3 c1 Z6 J
  (5)雇员取得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其他各种名目奖金,如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等,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 [" m% C2 c" s' S
7 R; j* F1 O4 j9 @+ {( [  4.取得不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个人所得税计算 / u) ]( v9 R5 J8 S

% ~- M) E& l( [8 \1 ?- s  (1)按照不含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除以12的商数,查找相应适用税率A和速算扣除数A;
, Q- @) @* `6 Y" L2 N0 g6 Y
% j) a9 }! m& O( i& `9 `7 ]  (2)含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不含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速算扣除数A)÷(1-适用税率A); . C( Y  O! U$ L2 a" @4 o0 e. T3 S- n
8 `( A( k5 A; Q; z! P2 Z# B+ h9 W) B
  (3)按含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除以12的商数,重新查找适用税率B和速算扣除数B;
" c6 y( }0 g2 X7 [3 j- j6 x8 ?" v, F: O
  5.不满一个月的工资、薪金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7 [* d( B0 ]6 [3 v
$ z5 h- r/ I  [& |, O" Y" @
  应纳税额=(当月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当月实际在中国境内的天数÷当月天数 ' A' R; z. E) \

+ L1 o' w/ v. S# H  6.对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的计税方法 1 x$ ~1 F( }# i4 ?. n) Q9 u0 n
8 W0 Y1 G1 W( I2 N
  (1)企业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宣告破产,企业职工从该破产企业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费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 o! E6 r$ @" }2 Y$ r- p' {2 D

& j- ]# S0 y& w/ D6 R! }1 O  (2)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3倍数额部分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可视为一次取得数月的工资、薪金收入,允许在一定期限内平均计算。方法为:以超过3倍数额部分的一次性补偿收入,除以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超过12年的按12年计算),以其商数作为个人的月工资、薪金收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 y0 I1 Z' o; K

, C) X& `" r8 M$ q! K/ B4 q  7.对无住所个人不同纳税义务计算应纳税额的适用公式
/ g7 l9 J( N1 `; H* a* g4 Z* |0 @' N1 S  W7 X
  8.非居民个人企业高管人员工资、薪金应纳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 G$ L( T; X. w' w! ^' p  c3 Q % ^' B/ N' d8 h% U) X4 P+ C. N  D( X
  相关阅读:2012年注税考试税务代理实务预习——税款征收
2 @4 f5 c( l- c2 j7 }       2012年注税考试财务与会计预习——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U* ?9 s9 v( |; K1 t1 T; E

! R& j5 Y: g( W+ u
: x1 e& |, G3 q0 E8 X, ^" i 4 a5 u6 ?0 W7 [% j

8 C! g* _/ o" b8 k  J4 U) z8 S4 H6 B
5 V( d4 R1 j: n. s( F9 n 9 J1 h+ @( r) a) ~

* L6 O; N( m- X7 a5 w$ Q& T- 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5-11 18:49 , Processed in 0.19780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