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2|回复: 0

[复习指导] 2011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理气活血汤,清暑退热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9 13:5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理气活血汤
  组成:全蝎6克,僵蚕10克,川芎12克,首乌15克,熟地15克,赤芍15克,丹参30克。
  功能:理气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偏头痛。症见头部一侧或两侧头痛,可扩展至整个头部,常伴恶心呕吐,神疲乏力,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暗红,舌苔白腻,脉象弦涩等。
  用法:上药加水浸泡20分钟,水煎2次,上午服头煎药,下午服复煎药,每日1剂。
  方解:疼痛的病机,多由郁瘀所致。郁瘀即不通,“不通则痛”。气滞血瘀运行失常,病因多归于脏腑功能失调,其中以肝失疏泄为多见,情志失调致肝失疏泄,疏泄太过则横逆乘脾,疏泄不及则肝气郁结,气滞血瘀不通则痛。偏头痛多由血瘀所致,血瘀一般分为两类,一是气虚血瘀,治用益气活血;二是气滞血瘀,治用理气活血。本方主药全蝎、蜈蚣通络搜风,通窍逐瘀止痛,虽有小毒,一剂中用全蝎在10克以内、娱蚣2-3条,并无毒性反应,用治瘀血头痛确有祛风镇痛、搜风通窍、逐瘀止痛之效。辅药白僵蚕、川芎,息风通络、祛风止痛。《内经》云:“高巅之上,惟风可到”。川芎辛温,味薄气雄,功擅疏通,上行头目,下行气海,为血中之气药,擅理气活血、搜风止痛。佐使药首乌、熟地、赤芍、丹参补血活血、通络止痛。全方共奏理气活血、化瘀止痛之功。
  加减运用:气虚血瘀者加黄芪30克、党参30克以益气活血。兼痰浊者加天麻10克、白术10克以祛痰通络;兼风热者加菊花15克、蔓荆子15克疏风清热。
清暑退热饮
  组成:香薷10克,藿香10克,佩兰10克,苏叶10克,银花15克,连翘10克,板蓝根(或大青叶)30克,青蒿15克,川朴5克,鸡苏散1Q克(包煎)。
  功用;清暑利湿、辛温解表、芳香化湿。
  主治:暑天感冒。
  方解:《内经》云:“先夏至为病温,后夏至为病暑。”暑天感冒,是指夏至到大暑期间伤于暑者。症见头痛恶寒,高热无汗,或有汗,但热不退,周身关节酸楚等感冒症状。同时,又有面赤口干,口渴思饮,脘痞困倦,心烦胸闷,或恶心呕吐,大便泄泻等伤暑伤湿表现,此乃暑为寒湿所遏而致。缘由夏暑天气炎热,地气上蒸,人在其中,稍有不慎,易于为病。如纳凉于深堂大厦,或贪图凉快,通宵风扇不息或空调温度过低,或夜宿户外,露水侵袭体表,则见头痛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若恣意贪吃生冷瓜果,冰棒冷饮,寒湿内生,损伤脾胃,则脘痞吐泻。暑为阳邪易于耗气伤阴,又暑必夹湿,故见面赤,口干欲饮,心烦胸闷,恶心呕吐等暑湿内郁之证。
  治宜遵《内经》:“必先岁气,毋伐天和”之旨,确立以清暑利湿、辛温解表、芳香化温为治疗原则,常用自拟方清暑退热饮治之。若作伤寒感冒,但以辛温之剂,事得其反。
  方中香薷、藿香、佩兰、苏叶辛温解表、芳香辟秽。因暑必夹湿,温为阴邪,非温不化。银花、连翘、板蓝根(或大青叶)、青蒿,清热解毒、清暑退热。鸡苏散由滑石、甘草、薄荷组成,辛凉透表、清暑利湿。川朴配苏叶,理气消痞除满。
  加减运用:有汗,但热不退者,去香藿、鸡苏散,加柴胡、黄芩、六一散。恶寒头痛较剧老,加川芎、蔓荆子。周身关节酸楚者,加秦艽、大豆卷。恶心呕吐者,加陈皮、法半夏。脘痞困倦者,加苍术、薏苡仁。心烦胸闷者,加川连、广郁金。大便稀薄者,加苍白术、山楂、神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29 14:40 , Processed in 0.20446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