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9|回复: 0

[复习指导] 2011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儿科学辅导:泄泻的转归预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9 13:5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其他疗法】
  一、中成药剂
  1.藿香正气胶囊每服2—3粒,1日3-4次。用于风寒泻。
  2.纯阳正气丸每服2-3g,1日3-4次。用于中寒泄泻,腹冷呕吐者。
  3.甘露消毒丹每服2-3g,1日3—4次。用于暑湿泄泻。
  4.葛根苓连丸,每服1二2g,1日3-4次。用于湿热泻。
  5.附子理中丸每服2-3g,1日3—4次。用于脾肾阳虚泻。
  二、单方验方
  1.苍术、山楂各等份,炒炭存性,研末。每次1—2g,1日3—4次,开水调服。有运脾止泻之功,用于湿浊泻、伤食泻。久泻脾阳伤者加等份炮姜炭粉,用于脾虚泻。
  2.杏仁滑石汤杏仁、滑石、半夏各10g,黄芩、厚朴、郁金各6g,橘红4g,黄连、甘草各3g.水煎服,每日1剂。有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之功,用于湿热泻。
  三、药物外治
  1.丁香2g,吴茱萸30g,胡椒30粒,共研细末。每次1—3g,醋调成糊状,敷贴脐部,每日1次。用于风寒泻、脾虚泻。
  2.鬼针草30g,加水适量。煎沸后倒入盆内,先熏后浸泡双足,每日3—5次,连用3-5日。用于小儿各种泄泻。
  四、针灸疗法
  1.针刺法取足三里、中脘、天枢、脾俞。发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上脘,腹胀加下脘,伤食加刺四缝,水样便多加水分。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每日1-2次。
  2.灸法取足三里、中脘、神阙。隔姜灸或艾条温和灸,每日1—2次。用于脾虚泻、脾肾阳虚泻。
  五、推拿疗法
  运脾土、推大肠、清小肠各100次,摩腹3分钟,揉天枢、揉龟尾、推七节骨各100次,捏脊3-5遍。发热加退六腑、清天河水,偏寒湿加揉外劳宫100次,偏湿热加清大肠100次,偏伤食加推板门100次,偏脾虚加揉足三里。
  六、饮食疗法
  1.炒山药、薏苡仁、芡实,可单用一种,也可一起用,与大米同煮成粥,每日食用。用于脾虚泻。,
  2.健脾八珍糕,每次2块,开水调成糊状吃,每日1—3次。用于脾虚泻。
  【预防护理】
  一、预防。
  1.注意饮食卫生,食品应新鲜、清洁,不吃变质食品,不要暴饮暴食。饭前、便后要洗手,餐具要卫生。
  2.提倡母乳喂养,不宜在夏季及小儿有病时断奶,遵守添加辅食的原则,注意科学喂养。
  3.加强户外活动,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防止腹部受凉。
  二、护理
  1.适当控制饮食,减轻胃肠负担,吐泻严重及伤食泄泻患儿可暂时禁食6-8小时,以后随着病情好转,逐渐增加饮食量。忌食油腻、生冷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换尿布。每次大便后,宜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扑上爽身粉。防止发生红臀。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发生泄泻变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26 21:20 , Processed in 0.55549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