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7|回复: 0

[模拟试题] 2011年中西医助理医师考试A1型题试题(1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9 17:3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瘀血所致出血的特点是()
  A.出血量多
  B.出血不畅
  C.出血夹有血块
  D.出血伴有疼痛
  E.出血量少
  正确答案:C
  学员提问:D为什么不对,有淤血大多会有疼痛啊?
  解析:瘀血的病证及其特点:临床所见,瘀血病证虽然繁多,但其临床表现的共同特点,可概括为如下几方面:
  疼痛:多为刺痛,疼处不移而拒按,并有昼轻夜重特征,病程较长,多由瘀血阻滞经脉,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所致。
  肿块:肿块固定不移,在体表则色青紫或青黄,在体内则为症积,其质较硬或有压痛,此由气血瘀结成积所致。
  出血:血色紫暗或夹有瘀块。此由瘀血阻塞脉道,血流不通,溢于脉外所致。
  紫绀:指口唇、面部、爪甲青紫,舌质紫。此由瘀阻经脉,血行不畅,浊血郁滞于器官组织局部所致。
  肌肤甲错、脉细涩或结代:此由瘀血积留既久,新血不生,肌肤经脉失于濡养和充盈所致。皮肤失养则肌肤甲错,血脉失充,流行不畅,则脉细涩或结代。
  此外,如面色黧黑,皮肤紫斑,及某些精神症状(如善忘、狂躁、昏迷)等亦较为多见。
  注意题干所问问题,如果是问淤血的致病特点,那么应该选疼痛。本题所问为淤血所致出血的特点,所以应该选:C.
  2、肢体屈伸不利的症状与寒邪的哪种性质和致病特点有关()
  A.寒为阴邪,伤人阳气,肢体失于温养
  B.寒性凝滞,气血流行不畅
  C.寒伤肌表,卫阳被遏,肢体失于温养
  D.寒性收引,经脉拘急
  E.以上均非
  正确答案:D
  解析:寒性收引:“收引”,即收缩牵引之意。寒邪侵袭人体,可使气机收引,腠理、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如寒邪侵袭肌表,毛窍腠理闭塞,卫阳被遏不得宣泄,可见恶寒发热,无汗;寒客血脉,则气血凝滞,血脉挛缩,可见头身疼痛,脉紧;寒客经络关节,经脉拘急收引,则可使肢体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答案选D.
  3、与津液输布关系密切的脏腑为()
  A.心肺脾肝
  B.心肺脾肾
  C.心肝脾肾
  D.肺脾肝肾
  E.心肺肝肾
  正确答案:B
  解析:津液的输布主要靠脾、肺、肾、心等脏腑的功能协调来完成。
  脾对津液的输布作用:通过运化功能,将津液一方面上输于肺,另一方面则将津液灌溉于全身。此两方面统属于脾之“散精”功能。
  肺对津液的输布作用:主要是通过肺的宣发作用,将津液输布于全身,外达皮毛,并通过肃降作用,将津液向下布散,以发挥津液的滋润和濡养作用。
  肾对津液的蒸腾气化,是津液代谢的主宰和原动力。全身的津液,最后都要通过肾的蒸化,升清降浊,而向全身布散。
  推动血液循行将津液输布至全身。
  4、气不摄血可见()
  A.刺痛难忍,固定不移
  B.头晕眼花,心悸怔忡
  C.闷胀疼痛
  D.胀痛刺痛
  E.面白乏力,皮下出血
  正确答案:E
  学员提问:气不摄血为什么可见皮下出血呢?
  解析:气不摄血可有气虚和血溢脉外的表现,故有面白乏力、出血表现,其中出血可有多种表现,皮下出血属气虚不摄血,血不行脉中,溢于肌肤所致。
           5、患者,女,30岁。突发皮疹,为红色粟粒状,每遇热或在阳光下即发,舌边尖红,苔薄白。治以祛风散热止痒,宜与蝉衣、薄荷等配伍的药物是()
  A.苦参
  B.白僵蚕
  C.地肤子
  D.龙胆草
  E.黄连
  正确答案:B
  解析:患者皮疹为外感风热而发,白僵蚕能疏散风热而止痒,故适用于风疹瘙痒,常与蝉衣、薄荷等配伍。
  6、患者,女,妊娠6个月。疲乏倦怠,嗜睡懒言,四肢无力,近来胎动不安。治疗首选药物是()
  A.桑寄生
  B.续断
  C.杜仲
  D.紫苏
  E.白术
  正确答案:E
  学员提问:为什么?其它几味药也有安胎的作用呀!
  解析:白术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患者除胎动不安外,疲乏倦怠,嗜睡懒言,四肢无力为脾气虚的表现,用白术最适宜。其他药物无健脾益气功效。
  7、半夏的功效是()
  A.既能燥湿化痰,又能降逆止呕
  B.既能燥湿化痰,又能祛风止痉
  C.既能燥湿化痰,又能解毒散结
  D.既能燥湿化痰,又能理气调中
  E.既能燥湿化痰,又能散结消肿
  正确答案:A
  学员提问:C不也可以吗?
  解析:半夏
  【性味与归经】辛,温有毒。归脾、胃经。
  【功效】燥湿化痰,消痞散结,降逆止呕。
  【临床应用】1.用于痰多咳嗽。2.用于胸脘痞闷,胸痹,结胸等症。3.用于瘿瘤、疮疡肿痛、梅核气等症。半夏又能化痰散结,可用以治疗痰湿结聚所致的瘿瘤、痰核、阴疽肿痛,或痰气互结的梅核气等病症。4.用于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解毒散结与消痞散结是不同概念。
  8、风湿痹痛宜配伍()
  A.温里散寒药
  B.清热凉血药
  C.软坚散结药
  D.活血药
  E.清热药
  正确答案:D
  解析:风湿痹证治疗时应配伍活血药,摘自《医宗必读》“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清代王清任曰:“治病要决,在明白气血,无论外感内伤……所伤者无非气血”。这应该是对“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最好注释。照此广义的理解,风病当然也缘于气血失调,治疗原则就是调理气血了。血虚、血热、血寒、血瘀、血燥都可引起风证,临床中遇到风证首先要想到“治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8 02:24 , Processed in 0.31969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