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0|回复: 0

[复习指导] 2012中西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痉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9 17:5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痉病系指由于筋脉失养所引起的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要特征的临床常见病。
  中医药对痉病有系统的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历代医家对痉病发病原因的认识,经历了从外感致痉到内伤亦可致痉的过程。《内经》对痉病的病因是以外邪立论为主,认为系风寒湿邪,侵犯人体,壅阻经络而成。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暴强直,皆属于风”。《灵枢·经筋》也说:“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灵枢·热病》说:“热而痉者死。”汉·《金匮要略》在继承《内经》理论的基础上,不仅以表实无汗和表虚有汗分为刚痉、柔痉,并提出了误治致痉的理论,即表证过汗、风病误下、疮家误汗以及产后血虚、汗出中风等,致使外邪侵袭,津液受伤,筋脉失养而引发本病。《金匮要略》有关伤津致痉的认识,不仅对《内经》理论有所发挥,同时也为后世医家提出内伤致痉的理论奠定了基础。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痉叙论》明确痉病的病位在筋,病机是“筋无所营”。.明代对“阴虚血少”导致痉病有较充分的认识。《景岳全书,痉证》说:“凡属阴虚血少之辈,不能养营筋脉,以致搐挛僵仆者,皆是此证。如中风之有此者,必以年力衰残,阴之败也;产妇之有此者,必以去血过多,冲任竭也;疮家之有此者,必以血随脓出,营气涸也。……凡此之类,总属阴虚之证。”而温病学说的发展和成熟,更进一步丰富了痉病的病因病机理论,其热盛伤津,肝风内动,引发本病的论述,使痉病的病因学说渐臻完备。如《温热经纬·薛生白湿热病》说:“木旺由于水亏,故得引火生风,反焚其木,以致痉厥。”同时,在外邪致痉中也补充了“湿热侵入经络脉隧中”的认识。
  痉病古代亦称瘛疯、抽搦、抽风、反折。《张氏医通,瘛疯》说:“瘛者,筋脉拘急也;疚者,筋脉弛纵也,俗谓之抽。”《温病条辨·痉病瘛病总论》又说:“痉者,强直之谓,后人所谓角弓反张,古人所谓痉也。瘛者,蠕动引缩之谓,后人所谓抽掣、搐搦,古人所谓瘛也。”可见,本节痉病讨论的是全身或局部肌肉强直性或阵发性抽搐发作的病证。至于如金疮破伤,创口不洁,感受风毒病邪引发的发痉,名为“破伤风”,因与一般内科痉病不尽相同,不属本节讨论范围,故在外科加以讨论。
  西医学锥体外系疾病、高肌张力综合征和引起脑膜刺激征的有关疾病,符合本病临床特征者,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6 09:46 , Processed in 0.58042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