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回复: 0

[复习指导] 2011年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口腔粘接修复技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9 20:4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复合树脂的分类
  (一)按无机粒度分类
  1.大颗粒(传统)型:
  粒度5-75μm,重量比70-80%.物理,机械性能好,无法抛光,表面粗糙,易着色与菌斑集聚。
  2.超微填料型:
  粒度0.01-0.04μm,重量比35-50%.物理,机械性能差,色泽与抛光度好,不易着色。体积收缩,热膨胀系数,吸水率均偏大。
  3.混合型:
  粒度:亚微米(
  (二)按固化方式分类
  1.化学固化:
  过氧化物(三级芳香胺)为引发体系,叔胺类为促进剂。
  2.光固化:可见光,波长420-470μm.
  (三)按生产年代次序分类
  可分为六代
  二、复合树脂的成分
  (一)有机基质:
  (二)无机填料(胶体超微陶瓷,烧结的超微陶瓷的凝聚块)
  三、什么是牙体粘结修复术
  一种借助于牙齿硬组织表面处理,而使得复合树脂材料与牙体组织相互有粘结的先进技术——牙体粘结修复术。
  四、牙体粘结修复术的优点及临床意义
  (一)充分保留了牙体组织。
  由于牙体粘结技术的应用,使得牙体新型冲填材料——复合树脂与牙体组织的粘性增强,因此,备洞时在固位形方面的要求降低了,不必制出标准的盒形洞,尤其在不受力的部位如V,IV类洞,不必按照Black
  洞形原则制备,去除腐质即可,甚至对楔状缺损的修复可以不磨牙。因此,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健康的牙体组织。
  (二)拓宽了牙体修复的适应症。
  有些形式的牙体缺损,如外伤导致牙切角折断,后牙大面积缺损等,常因难以制备出理想的固位形而导致充填效果不佳,而如今利用牙体粘接修复技术加以修复,可达到良好的粘接效果。
  (三)增加了美容功能。
  以往对于釉质发育不全,四环素牙,氟斑牙等牙齿变色类疾病,只能采用全冠修复,其操作复杂,牙体组织磨除多,治疗周期长。现在,同样可以利用牙体粘接修复技术予以覆盖、贴面等美容治疗,省时、简便,牙体组织磨除少,即方便了病人,也简化了操作。
  五、牙齿表面预处理
  牙齿预处理,已从酸蚀剂发展至清洁剂、活化剂,它不仅适用于釉质也适用牙本质,已不单纯是酸蚀作用,且增加了可活化牙表面,与粘接剂发生化学粘接等功能。
  (一)牙釉质的表面处理技术——酸蚀刻技术。
  1.酸蚀剂
  36-37%的磷酸为临床常用。
  其剂型有:
  水溶液型(流动性大)
  半凝胶型(较为理想)
  凝胶型(二氧化硅)也可用50%的柠檬酸作为算蚀剂。
  2.酸蚀刻的粘接机理
  磷酸的浓度≥27%时,与釉质作用的产物为一水合磷酸一钙,被冲掉以后,则露出新鲜的釉质蚀刻面。
  电镜下根据釉质不同的被酸蚀部位,可表现为以下几种模式:
  (1)釉柱中心脱矿;
  (2)釉柱周围脱矿;
  (3)釉柱中心、周围均匀表浅脱矿;
  (4)釉柱无法辨认,不规则脱矿。
  蜂窝状;树脂突;机械的嵌合锁结关系
  3.酸蚀刻对釉质的影响
  (1)清洁了釉质表面;
  釉质被酸蚀后,表面的有机污物和不洁牙釉质被去除,暴露出下层新鲜清洁的牙釉质。它们具有化学基团的极性,表面的可湿性加大,利于树脂在牙齿表面浸润扩散,形成紧密的界面结合。
  (2)增大了牙齿与修复材料接触的表面积;
  由于釉柱内和柱间质的有机、无机成分分布不同,经酸蚀后,釉柱和柱间质的脱矿也就不同,形成了无数微小的孔隙,呈凹凸不平的粗糙面,浸蚀深度达20-50um,大大增加了与树脂接触的表面积,加强了粘接力。
  (3)酸蚀不会导致釉质龋;
  一般情况下,表浅的脱矿釉质表面可以再矿化。也就是说,机体具有将外源性或内源性的钙、磷和其它矿物离子再沉积到脱矿表面的能力。48小时后用肉眼观察,白垩色改变已恢复正常,电镜
  下观察,完全恢复正常大约要一个月的时间。
  (4)釉质受到酸蚀刻以后,一般不会引起临床症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29 08:15 , Processed in 0.49503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