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7|回复: 0

[复习指导] 2011年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可摘局部义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9 20:4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牙列缺损
  定义:牙列缺失是指在上下颌牙列内的不同部位有不同数目的牙齿缺失,牙列内同时有不同数目的天然牙存在。
  原因:龋病、根尖周病、牙周病、外伤、颌骨疾病、先天性牙胚缺失等是造成牙列中部分牙丧失的原因。
  二、牙列缺损的影响
  1.咀嚼功能减退
  2.发音功能障碍
  3.美观影响
  4.其它
  三、牙列缺失的修复
  1.固定义齿修复
  2.种植义齿修复
  3.可摘局部义齿修复(RPD)
  四、可摘局部义齿定义:
  可摘局部义齿:是指利用口内余留的天然牙、黏膜、牙槽骨作支持,借助义齿的固位体及基托等部件装置取得固位和稳定,用以修复缺损的牙列及相邻的软、硬组织,患者可自行取戴的一种修复体。它是牙列缺损修复常用的方法。
  五、可摘局部义齿(RPD)的特点:
  优点:可自行取戴;恢复生理功能,适用于多个牙缺失;设计灵活;对基牙要求不高,基牙磨除量少;易清洁,易修补,价格低;适用范围广,禁忌症少
  缺点:初戴异物感;稳定性不强;咀嚼效率低
  六、RPD适应证:
  游离缺失
  牙列缺失范围广
  修复缺牙同时需升高颌距者
  缺牙伴颌骨、牙槽骨和软组织缺损者
  即刻义齿
  牙周夹板作用等
  RPD禁忌症:
  精神病患者
  患严重全身疾病
  口内有未治疗的粘膜病
  缺隙过小者
  第三磨牙一般不修复
  七、RPD修复的目的:
  尽最大可能去除口腔疾病
  保留余留牙健康和相互关系及其他组织健康
  恢复功能,使其舒适,美观,不干扰发音
  八、RPD的分类
  按结构分为:
  基托式RPD
  支架式RPD
  按支持形式分为:
  牙支持式RPD
  粘膜支持式RPD
  混合支持式RPD
  九、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及其作用
  1.人工牙
  a.人工牙的种类
  b.人工牙的功能
  c.人工牙的选择
  2.基托
  a.基托的功能
  b.基托的种类
  c.对基托的要求
  3.固位体
  a.固位体的必备件条件
  b.固位体的种类
  4.卡环
  a.卡环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
  b.卡环与导线的关系
  导线(观测线):将模型固定在观测台上,根据设计要求将模型作一定的倾斜,用带有直边的铅芯围绕基牙牙冠轴面一周,牙冠轴面最突点所画出的连线即为导线。导线以上称非倒凹区,以下称倒凹区
  Ⅰ型导线:基牙向缺隙相反方向倾斜时所画出的观测线,近缺隙侧距远,远缺隙侧距近,使用Ⅰ型卡环或锻丝卡环,此中卡环固位、支持、稳定作用好
  Ⅱ型导线:基牙向缺隙方向倾斜时所画出的观测线,近缺隙侧距近,远缺隙侧距远,使用Ⅱ型卡环,如:铸造的分臂卡环,T型卡环,弯制的Ⅱ型卡环。此种卡环固位、支持作用好,稳定作用稍差
  Ⅲ型导线:基牙向颊侧或舌侧倾斜时所画出的观测线,或牙齿本身倾斜。近、远缺隙侧都距近。使用Ⅲ型卡环,选用弹性大的锻丝卡环。固位、支持作用好,稳定性差
  Ⅳ型导线:基牙向颊侧或舌侧倾斜时所画,与Ⅲ型相反,近、远缺隙侧都距远,倒凹区极小;
  Ⅴ型导线:基牙向缺隙方向或者反缺隙方向极度倾斜时形成,形似对角斜线式。
  Ⅳ型导线、Ⅴ型导线较少使用
  c.卡环的作用
  (1)固位作用
  (2)支持作用
  (3)稳定作用
  (4)交互作用:
  d.卡环材料的要求
  e.卡环的种类
  f.临床常用的卡环
  PRI卡环组
  组成:近中支托,邻面板,I杆,
  常用于远中游离端义齿
          优点:
  基牙受力小,牙槽嵴受力大,保存了基牙的生存时间
  舌侧不需对抗臂,舒适,舌侧可受到生理刺激
  美观,致龋率低,牙龈暴露多
  近中支托对基牙的扭力小,对基牙远中牙龈组织产生的挤压作用小
  RPA卡环组:
  组成:近中支托,邻面板,Aker卡环臂
  间接固位体的作用:
  1.避免义齿上下转动,减少转动对基牙的损伤
  2.对抗义齿的侧向运动,防止义齿摆动
  3.起平衡作用,保持义齿稳定,防止义齿旋转
  4.分散合力,减少基牙及其支持组织的负荷
  义齿的不稳定现象:
  翘起
  摆动
  旋转
  下沉
  间接固位体与支点线的关系:
  支点线:支撑物体两点的连线,主要基合支托的连线或支托与远中游离端的连线
  间接固位体远离缺隙侧,位于支点线之外
  5.大连接体
  a.作用:
  b.要求
  c.种类
  牙列缺损和可摘局部义齿的分类
  Kennedy牙列缺损分类法
  Kennedy按鞍基与基牙的位置关系将牙列缺损分为四类,主要按后部牙槽嵴决定分类
  第一类:义齿鞍基在两侧基牙的远中,远中为游离端,即双侧游离缺牙
  第二类:义齿鞍基在一侧基牙的远中,远中为游离端,即单侧游离缺牙
  第三类:义齿鞍基在一侧或两侧,且鞍基前后都有基牙
  第四类:义齿鞍基位于基牙的前面,即前部缺牙,基牙在缺隙的远中
  除决定分类之外的间隙称作亚类(Modification),间隙数代表亚类数
  亚类只考虑额外的缺隙数目,不考虑范围
  第四分类无亚类
  优点:
  表达了缺牙间隙所在的部位,体现了RPD鞍基与基牙的关系,方法简单,容易掌握
  缺点:
  不能反映缺牙数目
  亚类无法标明部位
  不能表达固位方式
  王征寿分类法
  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原则
  一、基本要求
  二、生物学原则
  三、固位设计原则
  四、基牙的选择
  五、调节固位力的措施
  六、稳定设计原则
  七、就位道的设计原则
  八、咬合设计原则
  九、合学原则
  十、连接设计原则
  十一、加强设计原则
  十二、美学原则
  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临床技术
  1.初诊病人
  2.口腔内的检查
  3.颌面部的检查
  4.研究模型
  5.X线检查
  6.修复前口腔准备
  7.牙体预备
  8.取印模
  9.必要的复诊
  10.可摘局部义齿初戴
  11.戴牙后可能出现问题的分析整体铸造支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29 08:19 , Processed in 0.50709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