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4|回复: 0

[考试辅导] 2011年口腔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口腔念珠菌病的诊断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9 22: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涂片法
只能发现真菌而不能确定菌种,对于口腔黏膜干燥的患者阳性率也较低。
(1)直接涂片:取口腔黏膜区假膜、脱落上皮等标本,涂一薄层于载玻片上,滴入10%KOH溶液,微加热以溶解角质。光镜观察,可见折光性强的芽生孢子和假菌丝,从而在数分钟内提供念珠菌感染的证据。
(2)革兰染色:用棉签或竹片刮取损害组织后趁湿润时固定,常规革三染色呈阳性。
(3)PAS染色:标本干燥后用PAS染色,芽胞呈红色,假菌丝较蓝,较便于观察。
2.培养法
将标本接种于沙氏培养基,经3~4日后,形成乳白色圆形突起的菌落。若接种在玉米琼脂培养基上,则菌落发育更旺盛,中心隆起。镜检若查见厚壁孢子,可确诊为白色念珠菌。
(1)棉拭子法:用棉拭子在病损区取材。
(2)唾液培养法:收集非刺激性唾液1~2ml接种。
(3)含漱液浓缩法:取1ml灭菌磷酸盐缓冲液充分含漱l分钟,离心后弃上清,取1ml接种。
(4)纸片法:应用选择性培养基与化学指示剂吸附于混合纤维素酯微孔滤膜印制的圆片,取刮片标本接种其上,37℃培养24小时,可出现棕黑色菌落。
3.免疫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清和非刺激性混合唾液的抗念珠菌荧光抗体。因存在较强的免疫交叉反应性,故假阳性率(误检率)较高。
4.活检法
对于慢性或肥厚性损害可进行活检,将组织切片用PAS染色,镜下可见增生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间有芽生孢子和菌丝。
5.基因诊断
近年来,分子水平的研究使得对念珠菌的认识突破表型鉴定的局限,应用基因分型方法对念珠菌进行种间鉴别和种内分型,为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更能反映物种本质的工具。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3 23:21 , Processed in 0.17805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