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3|回复: 0

[考试辅导] 2011年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辅导:慢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9 23:5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病因:物理性、化学性及生物性有害因素。现已明确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为慢性胃炎的最主要的病因,但其他物理性、化学性及生物性有害因素长期反复作用于易感人体也可引起本病,如粗糙与刺激性食物、药物、酗酒、非甾体抗炎药、氯化钾、碘、铁剂和十二指肠液反流等。病因持续存在或反复发生即可形成慢性病变。
  Hp是一端有鞭毛的螺旋状菌,其感染力极强,国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其感染率随年龄之增长而增长,50岁以上的人群,可高达50%~60%.细菌入胃后借鞭毛之运动,穿过粘液层定居于胃粘膜小凹处及其邻近上皮表面,贴附于上皮细胞膜上。这种与粘膜细胞的紧密接触使细菌不受胃运动之影响,并能使上皮细胞微绒毛脱落,细胞骨架破坏。细菌产生多种酶及代谢产物如尿素酶及产物氨,既能保持细菌周围的中性环境又能损伤上皮细胞膜。细菌还分泌多种毒素渗透入粘膜而致中性粒细胞浸润。炎症逐渐由浅变深、变重继而形成慢性萎缩性胃炎。细菌聚居不均匀,故病变可呈片状分布。幽门腺粘膜表面的环境最适于细菌的定居,细菌也可在胃体粘膜存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29 13:10 , Processed in 0.39407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