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2|回复: 0

[考试辅导] 2011年公卫助理医师考试辅导: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机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0 08:3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清楚。
  (一)病毒直接作用
  病毒感染导致感染细胞功能和结构的损害,临床上病人有病毒血症期,且有相应的中毒症状;
  基本病变在血管内皮细胞中,感染EHFV后出现细胞膜和细胞器的损害,说明细胞损害是EHFV直接作用的结果。
  (二)免疫作用
  1.免疫复合物引起损伤(Ⅲ型变态反应)
  本病病人早期血清补体下降,血循环中存在特异性免疫复合物。故认为免疫复合物是本病血管和肾脏损害的原因。
  2.其他免疫应答
  FHFV侵入人体后,可引起机体一系列免疫应答:①本病早期特异性IgE抗体升高,提示存在着Ⅰ型变态反应。②EHF病人血小板中存在免疫复合物。临床上血小板的减少和肾小管的损害与II型变态反应有关。③电镜观察发现淋巴细胞攻击肾小管上皮细胞,认为病毒可以通过细胞毒T细胞的介导损伤机体细胞,提示存在Ⅳ型变态反应。
  3.各种细胞因子和介质的作用
  EHFV能诱发机体的巨噬细胞和T细胞等释放各种细胞因子和介质,引起临床症状和损害。
  (三)休克、出血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
  1.休克早期(3~7天)
  休克为原发性休克,全身小血管受损,血浆外渗血容量不足引起。继发性休克,主要因大出血、继发感染及多尿期,水电解质补充不足血容量下降引起。
  2.出血
  血管壁损伤、血小板减少及功能障碍及DIC.
  3.急性肾衰
  肾血流障碍:血浆外渗血容量减少、血液浓缩、肾血流不足,肾小球滤过率急剧下降。
  肾免疫性损伤:肾小球基底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
  肾间质水肿、出血,压迫肾小管,使尿量减少。
  肾小球微血栓形成和缺血性坏死。肾素-血管紧张素的激活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26 12:15 , Processed in 0.15856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