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9|回复: 0

[考试辅导] 2011公卫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0 08:3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抑制剂:正常情况下,电子传递和磷酸化是紧密结合的。只有代谢物的氧化过程,而不伴随有ADP的磷酸化,则称为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分为三大类。
  ①呼吸链抑制剂:能够阻断呼吸链中某部位电子传递而使氧化受阻的物质(药物或毒物)称为呼吸链抑制剂。此类抑制剂可使细胞呼吸停止,引起机体迅速死亡。
  ②氧化磷酸化抑制剂:作用特点是既抑制氧的利用又抑制ATP的形成,但不直接抑制电子传递链上载体的作用。氧化磷酸化抑制剂的作用是直接干扰ATP的生成过程,由于它干扰了由电子传递的高能状态形成ATP的过程,结果也使电子传递不能进行。
  ③解偶联剂:使电子传递和ATP形成两个偶联过程分离,故称解偶联剂。这类化合物只抑制ATP的生成过程,不抑制电子传递过程,使电子传递所产生的自由能都转变为热能。因为这类试剂使电子传递失去正常的控制,造成过分地利用氧和燃料作用物,而能量得不到储存。解偶联剂对作用物水平的磷酸化没有影响。
  2)ADP的调节作用:正常机体氧化磷酸化的速率主要受ADP的调节。当机体利用ATP增多,ADP浓度增高,转运入线粒体后使氧化磷酸化速度加快;反之ADP不足,使氧化磷酸化速度减慢。这种调节作用可使ATP的生成速度适应生理需要。
  3)甲状腺素:甲状腺激素可激活许多组织细胞膜上的Na+-K十ATP酶,使ATP加速分解为ADP和Pi,ADP进入线粒体数量增多,因而使ATP/ADP比值下降,促进氧化磷酸化速度加快。由于ATP的合成和分解速度均增加,导致机体耗氧量和产热量增加,基础代谢率提高,基础代谢率偏高是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最主要的临床指征之一。
  4)线粒体DNA突变:线粒体DNA呈裸露的环状双螺旋结构,缺乏蛋白质保护和损伤修复系统,容易受到本身氧化磷酸化过程中产生氧自由基的损伤而发生突变。因此线粒体DNA突变可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功能,使ATP生成减少而致病。
  例题:机体内ATP生成的主要方式为:
  A 底物水平磷酸化 B 甲基磷酸化 C 氧化磷酸化 D 琥珀酸氧化 E NADH氧化
  答案: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30 16:52 , Processed in 0.16417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