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3|回复: 0

[中药词典] 中医理论知识中药词典:蚱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0 12:2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蚱蝉为蝉科动物黑蚱的全体。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1.《名医别录》:(蚱蝉)五月采,蒸干之,勿令蠹。
  2.《本草衍义》:蚱蝉,夏月身与声皆大者是。始终一般声,仍皆乘昏夜方出土中,升高处,背壳拆,蝉出。所以皆夜出者,一以畏人,二畏日炙干其壳而不能蜕也。至时寒则坠地。
  3.《纲目》:蝉,诸蜩总名也。夏月始鸣。大而色黑者,炸蝉也。曰蝒,曰马蜩,《诗》五月鸣蜩者是也。头上有花冠,曰螗蜩,曰蝘,曰胡蝉,《荡诗》如蜩如
  【拼音名】ZhàChán
  【英文名】Cicada
  【别名】碉、鸣蜩、蝒、马蜩、蟧、鸣蝉、秋蝉、蜘蟟、炸蟟
  【来源】药材基源:为蝉科动物黑蚱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ryptotympanapustulataFabr采收和储藏:6-7月间捕捉,捕后蒸死、晒干。
  【原形态】黑蚱,体大色黑而有光泽;雄虫长4.4-4.8cm,翅展约12.5cm,雌虫稍短。复眼1对,大形,两复眼间有单眼3只,触角1对。口顺发达,刺吸式,唇基梳状,上唇宽短,下唇延长成管状,长达第3对足的基部。胸部发达,后胸腹板上有一显着的锥状突起,向后延伸。足3对。翅2对,膜质,黑褐色,半透明,基部染有黄绿色,翅静止时覆在背部如屋脊状。腹总值发7节,雄蝉腹部第1节间有特殊的发音器官,雌蝉同一部位有听器。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栖于杨、柳、榆、槐、枫杨等树上。经过一个世代往往要12-13年。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辽宁以南的大部分地区。
  【性状】性状鉴别,本品呈长圆形,长4-4.5cm,宽1.8-2cm.表面大部分黑色,腹面各部边缘呈淡黄褐色,有光泽。头部宽扁,复眼1对,椭圆状球形,黄褐色,半透明。胸背部具膜质翅,透明,翅脉淡黄褐色,多已破碎。胸腹部上端具足3对,多断落。雄虫下端有1对心形鸣器,雌虫无鸣器,腹部较小,有产卵器。尾端呈三角形钝尖,背部和腹部具环节。体轻,质脆。气微腥,味淡。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
  【性味】味咸;甘;性寒
  【归经】肝;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熄风;镇惊。主治小儿发热;惊风抽搐;癫痫;夜啼;偏头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个;或入丸、散。
  【附方】①治小儿风热惊悸:蚱蝉半两(去翅、足,微炒),茯神半两,龙齿三分(纲研),麦门冬半两(去心,焙),人参三分(去芦头),钧藤三(二)分,牛黄二钱(细研),蛇蜕皮五寸(烧灰),杏仁二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捣罗为散。每服以新汲水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圣惠方》蚱蝉散)②治小儿初生百日内发:蚱蝉(煅)、赤芍药各三分,黄芩二分。为末。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服。(《普济方》蚱蝉散)③治诸风痫,胸中痰盛:干蚱蝉七枚(微炙),白藓皮一两,钩藤、细辛(去土)、川芎(锉,微炙)、天麻、牛黄(别研)各一分,蛇蜕五寸许(炙令黄)。上捣罗为末,同牛黄拌匀。每服一钱,水八分,入人参、薄荷各少许,煎五分,去滓,稍热服。(《普济方》蚱蝉汤)④治小儿天钓,眼目搐上,筋脉急:蚱蝉一分(微炒),干蝎七枚(生用),牛黄一分(细研),雄黄一分(细研)。上药细研为散。不计时候,以薄荷汤调下一字,量儿大小加减服。(《圣惠方》蚱蝉散)
  【各家论述】1.《本经》:主小儿惊痫,夜啼,癫病,寒热。
  2.《别录》:主惊悸,妇人乳难,胞衣不出,又堕胎。
  3.《药性论》:主小儿惊哭不止,杀疳虫,去壮热,治肠中幽幽作声。
  4.《唐本草》:主小儿痫绝不能言。
  【摘录】《中华本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11-16 00:14 , Processed in 0.28209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