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8|回复: 0

[中药词典] 中医理论知识中药词典:桐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0 12: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出处】《日华子本草》
  【拼音名】Tónɡ Yóu
  【别名】桐子油(《纲目》)。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油桐的种子所榨出的油。
  【化学成份】从油桐子热压所得的桐油,是一种干性油(碘价157~170),以高温(200~250℃)加热,可因自行聚合而成凝胶,甚至完全固化。此特殊性质是由于其主要成分α-桐油精的聚合,这是其他干性油所未有的特性。
  桐油含α-桐酸83%和三油精15%.比较详细的数据:桐油的混合脂肪酸含α-桐酸74.5%,亚油酸9.7%,油酸8.0%,饱和脂肪酸3.3%,不皂化物0.1%.又一资料:α-桐酸77%,亚油酸10%,油酸9%,饱和脂肪酸4%.α-祠酸分子中含有三个共轭双键,故有多种几何异构体。在饱和脂肪酸中有硬脂酸和棕榈酸。
  桐油含维生素E及角鲨烯。又含植物甾醇、戊聚糖及几种蛋白质。
  桐油的毒性成分,桐酸是其一,但还夹杂着油桐子中的有毒皂素等毒质(参考油桐条)。又热桐油上发生的气体,与皮肤接触能引起急性皮炎。
  【毒性】桐油毒性较大,临床都作外用,禁忌内服。中毒者均系误食(将桐油误当一般食油烹调菜肴)所致。据289例观察,误食后大多在2小时内出现中毒症状,最早者40分钟,少数在4小时左右。主要表现为恶心、频繁的呕吐;其次为腹痛,头痛,头晕,呼吸困难,四肢抽搐,手足麻木、发冷,呕血、便血,发烧;严重者出现昏迷和喉肌痉挛。实验室检查提示,部分病例的肾脏有轻度损害;并能加剧肝脏疾患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改变。经及时救治均告恢复。此外,尚有因持续食入微量桐油(食油中掺有桐油)而引起亚急性中毒者。据52例报告,其临床表现较之上述急性中毒有如下不同之点:(一)胃肠症状轻;(二)全身症状明显,发热、气憋、手足发麻远多于急性中毒,且有下肢水肿、感觉减退、潮红灼热、心脏扩大等急性中毒者罕见的征象;(三)预后较严重,本组病例中有5例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性味】甘辛,寒,有毒。
  ①《日华子本草》:冷,微毒。
  ②《纲目》:甘微辛,寒,有大毒。
  【功能主治】探吐风痰。外用治疥癣,臁疮,汤火伤,冻疮皲裂。
  ①《本草拾遗》:摩疥癣虫疮,毒肿。
  ②《日华子本草》:敷恶疮疥及宣水肿。
  ③《纲目》:涂胫疮、汤火伤疮;吐风痰喉痹,及一切诸疾,以水和油,扫入喉中探吐。
  【用法用量】外用:涂擦、调敷或探吐。
  【附方】①治血风臁疮:(一)胡粉(煅过,研)、桐油调作隔纸膏贴之。(二)船上陈桐油石灰(煅过)、人发(拌桐油炙干)。为末,仍以桐油调作膏,涂纸上,刺孔贴之。(《简便单方》)
  ②治慢性溃疡:桐油、鲜桑白皮适量。捣烂,敷于创面,干后再换,直至痊愈为止。(《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③治脚肚风疮如癞:桐油、人乳等分。扫数次。(《濒湖集简方》)
  ④治酒齄赤鼻:桐油入黄丹、雄黄敷之。(《摘元方》)
  ⑤治冻疮皲裂:桐油一碗,发一握。熬化瓶收,每以温水洗令软,敷之。(《救急方》)
  ⑥解砒石毒:桐油三升灌之,吐即毒解。(《华佗危病方》)
  ⑦治被火灼伤:桐油、石灰。先将石灰搅水澄清,取清水,入桐油数滴,急以竹枝搅之,半时起白色胶质,敷患部,清快异常。(《中医科学》(4):63,1936)
  ⑧治指疔:用纱布浸桐油包患处;或将患指浸泡在桐油内。(《贵州草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11-16 02:18 , Processed in 0.20901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