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2|回复: 0

[中药词典] 中医理论知识中药词典:拘那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0 12: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辞典》:拘那花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拼音名】 Jū Nà Huā
  【别名】九芎(《台湾府志》),苞饭花(《植物名实图考》),九荆(《植物名汇》)。
  【来源】为千屈菜科植物拘那花的花或根。
  【原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8米;树皮白色。叶对生或近对生,上部的互生,矩圆形或矩圆状披针形,长4~8厘米,宽2~4厘米,全缘。圆锥花序顶生,花序轴被微柔毛;花白色,直径约1厘米;花萼半球形,外面具10~12条稍微凸起的纵肋,无毛,顶端5~6浅裂;花瓣5~6,近圆形,呈皱缩状,边缘有不规则的缺刻,基部具长爪;雄蕊多数,生于萼筒基部,通常外轮5枚较长;子房上位。蒴果近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4~5瓣裂,直径约7毫米。花期6~7月。
  【生境分布】分布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地。
  【化学成份】木材含水分10.29%、灰分1.11%、总氮0.149%、木质素29.91%、纤维素51.01%、戊聚糖16.80%.
  叶含鞣质约15%(干重)和并没食子酸。
  【性味】《植物名实图考》:“花,味淡微苦。”
  【功能主治】 ①《植物名实图考》:“败毒,散瘀。”
  ②《中国药用植物纲要》:“根煎服治麻刺利亚(疟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
  【摘录】《*辞典》
  《中华本草》:拘那花
  【出处】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植物名实图考》:拘那花,江西、湖南山冈多有之,花、叶、茎俱同紫薇,唯色淡红。丛生小科,高不过二、三尺,山中小儿取其花苞食之,味淡微苦,有清香,故名苞饭花。
  【拼音名】 Jū Nà Huā
  【英文名】 Flower of Southern Crapemyrtle
  【别名】九芎、苞饭花、马铃花、蚊仔花
  【来源】药材基源:为千屈菜科植物拘那花的花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gerstroemia subcostata Koehne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挖取根中,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药于夏季开花时,分期分批摘取,烘干。
  【原形态】落叶乔木或灌木,高可达14m.树皮薄,灰白色或茶褐色,无毛或稍生短硬毛。小枝近圆柱形或有明显的4线条。叶有短柄;叶片膜质,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稀卵形,长2-10cm,宽2-4cm,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上面通常无毛或有时散生小柔毛,下面无毛或沿中脉生短柔毛,脉腋间有丝毛;中脉下面凹起,侧脉3-10对,先端连结。圆锥花序顶生,长5-15cm,具灰褐色柔毛,花小,密生,白色或玫瑰花;花萼有棱10-12朵,萼裂片直立,三角形,内面无毛;花瓣6,长2-6mm,皱缩,有爪;雄蕊15-30,约5-6枚较长,着生于萼片或花瓣上,花丝细长;子房无毛,5-6室。蒴果椭圆形,长6-8mm,3-6瓣裂。种子有翅。花期6-8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缘、溪边湿润肥沃土壤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青海、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稍耐旱,不耐寒。气温在30℃左右生长迅速,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向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扦插繁殖为主。春季于植株萌芽前,选二年生健壮枝条,截成20cm左右长、上端平下端斜的小段,按行株距30cm×cm斜插于苗床中。插后保持土壤湿润,1年后可定植,按行株距300cm×300cm开坑,每坑栽1株。
  【化学成份】叶中含紫薇缩醛(lageracetal)和并没食子酸(ellagic acid)[1].
  【性味】味淡;微苦;性寒
  【功能主治】解毒;散瘀;栽疟。主痈疮肿毒;蛇咬伤;疟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 1.《植物名实图考》:败毒,散瘀。
  2.《中国药用植物纲要》:根煎服治麻刺利亚(疟疾)。
  【摘录】《中华本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5-17 16:47 , Processed in 0.27095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