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回复: 0

[中医儿科] 中医儿科健康指导:滋肾平肝开郁清心纠正多发性抽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0 12: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安徽蚌埠的一名初中二年级男生,患小儿多发性抽动症6年,在当地数家医院就诊,使用多种手段治疗均未见明显效果,患儿身心备受痛苦,学习成绩也受到严重影响。2005年7月,家人带其前往南京市中医院就诊。初诊时患儿频繁不自主地咧嘴、眨眼、皱鼻,耸肩、扭头、上肢抖动与扭动也反复交替出现,且喉中不时发出哼哼声和打嗝声。
  经该院采用中医药治疗半年后,患儿各种症状明显缓解。再用中药调治巩固一年,患儿各种症状消失,日常生活恢复正常,学习成绩上升,现已考上当地的重点高中,自信心大为增强。  
  为患儿治疗抽动症的专家??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主任委员、南京市中医院儿科主任中医师张骠教授介绍,最新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患病率至少在1%~4%之间,且近年来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已成为儿童常见的精神类疾病之一。学龄前期及学龄期为发病高峰人群,大多数起病在5~12岁,90%在10岁以前第一次起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4~6:1。  
  中医认为,小儿阴阳稚弱,易致偏颇,且具有“肝常有余”和“ 肾常虚”的生理特点。倘复以早产、难产、宫内营养及发育不良等围产期损害或父母体质孱弱,气血亏虚等使小儿禀赋不足,肾精虚亏更显。肾精虚亏则筋失所养,肾阴不足,水不涵木则肝阳失潜,浮越上亢,阳亢风动。另一方面,如长期所欲不遂,精神压抑,情绪低落,或学习负担过重,家庭管教过严等致心理压力过大等,均可使小儿木失条达,肝气郁滞,久之则气郁化火,肝阳亢盛,酿成风阳鼓动或痰火内扰之证,或火极生风,渐耗真阴,变生肾精亏虚,阴虚风动之证。另如,紧张、焦虑、压抑、思虑等,日久均可暗耗阴血,内劫肾精,从而引发肾虚肝旺,阳亢风动之证。由此可见,禀赋不足和五志过极是促成小儿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易感性和导致小儿罹患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主要内在病因。此外,长期饮食失节,恣食甘厚,过啖辛辣煎炸之品,亦可酿生痰热,扰动肝阳,进而成为诱发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病因之一。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临床上常见有阳亢风动、痰火扰心、肝郁脾虚四大证型。其中肾虚肝旺,风阳鼓动为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基本与主要的病机特征。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病位主要在心、肝、肾,病理因素主要为肝风与痰火。 
  张骠教授为首的课题组确立了以滋肾育阴、平肝熄风、开郁化痰、清心安神为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基本治法,遴选生地、白芍、钩藤、地龙、天麻、郁金等八味常用中药为基本协定方,制成“静安合剂”。近三年来,以静安合剂为主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近百例,疗效持久而稳定,副作用小,能明显改善患儿的全身状况,如盗汗、便秘、夜惊、烦急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2 03:31 , Processed in 0.55357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