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5|回复: 0

[中医儿科] 中医儿科理论辅导:疳证的病因病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0 12:5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疳证的病因
  引起疳证的病因较多,临床以饮食不节,喂养不当,营养失调,疾病影响以及先天禀赋不足为常见,其病变部位主要在脾胃,可涉于五脏。
  二、疳证的常证、兼证病机
  疳证的主要病变部位在脾胃,其基本病理改变为脾胃受损,津液消亡。
  初起仅表现脾胃失和,运化不健,或胃气未损,脾气已伤,胃强脾弱,正虚不著的疳气阶段;
  继之脾胃虚损,运化不及,积滞内停,壅塞气机,阻滞络脉,则呈现虚中夹实的疳积证候;
  若病情进一步发展或失于调治,脾胃日渐衰败,津液消亡,气血耗伤,元气衰惫者,则导致干疳。
  若脾病及肝,肝失所养,肝阴不足,不能上承于目,而见视物不清,夜盲目翳者,则谓之“眼疳”;
  脾病及心,心开窍于舌,心火上炎,而见口舌生疮者,称为“口疳”;
  脾病及肺,土不生金,肺气受损,卫外不固,易于外感,而见咳喘、潮热者,称为“肺疳”;
  脾病及肾,肾精不足,骨失所养,久致骨骼畸形者,称为“骨疳”;
  脾虚不运,气不化水,水湿泛滥,则出现“疳肿胀”。
  若脾虚失摄,血不归经,溢出脉外者,则可见皮肤紫斑瘀点及各种出血证候。
  重者脾气衰败,元气耗竭,直至阴阳离决而卒然死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5-23 08:56 , Processed in 0.25397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