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4|回复: 0

[中医妇科] 血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0 13: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概述】  血崩亦称崩中、暴崩,指妇女不在经期而突然阴道大量出血的急性病证。“崩之病名首见于《内经》:”阴虚阳搏谓之崩“。《针灸甲乙经·卷十一》载有针灸治疗之法:”崩中腹上下痛,中郄主之“。并认为中郄、血海等7个穴位可主治本证。唐·《备急千金要方》进一步明确治疗穴位的部位、针刺深度、艾灸壮数;《针灸资生经》所整理的治疗崩漏腧穴已近二十个,《扁鹊心书》则用灸石门之法治疗”血崩“。明·《针灸大成》对病因的认识及腧穴的筛选又有新的发展。  现代医学中的重症子宫功能性出血等,可归入本病证范畴。  【病因病机】  本病病因颇多,有因劳伤过度,气虚下陷,统摄无权所致;有因暴怒伤肝,肝不藏血,经血妄行而发为血崩;亦可素体热盛,复感热邪或恣食辛燥之品,积热化火,热迫血行而发病;另有经期产后,余血未尽,或因外感,夹内伤,瘀血内阻。恶血不去,新血不得归经,造成崩中。  【辩证分型】  适于针灸治疗的急症血崩,可辨为下列三型:  (一) 气陷  暴崩下血,色淡质薄,面色*白光白或虚浮,困倦乏力,动则气短血出更剧,脉细弱或芤。舌体胖嫩有齿印,苔薄润或腻。  (二) 血热  突然血出如崩,血色深红,头晕面赤,烦燥口渴,脉滑数或弦数,苔黄。  (三) 血瘀  血出淋漓不断,猝然其势若崩,夹有瘀块,血色紫暗,小腹疼痛拒按,脉沉涩或沉紧,舌质暗红,舌尖边时见瘀点。  【治疗】  (一) 气陷  1. 治则:益气固本。  2. 处方:脾俞、隐白、百会、气海、足三里。  3. 方义:脾俞,健脾益气,加强统血之功;隐白,是治疗崩漏之经验要穴;气海、足三里,用以辅气助元,使血有化生之源,百会系诸阳之会,善升提下陷之气。五穴合用,能益气升阳,固摄经血。  4. 治法:隐白、气海均以艾卷雀啄法温灸之,百会先针,施平辅平泻之法,继用灸法。余穴采取补法。  5. 古方辑录  《千金翼方·卷二十六》:“崩中带下,……中极”。  《针灸聚英·卷二》:“妇人月事不调,带下崩中,因产后恶露不止,绕脐*疒丂 痛,灸气海”。  《针灸逢源·卷五》:“血崩:……肾俞、气海、关元、中极(俱灸妙)、三阴交”。  (二) 血热  1. 治则:清热凉血。  2. 处方:行间、血海、阴交、关元。  3. 方义:行间,足厥阴之荥,以清肝热,增肝藏血之功;血海为脾经之穴,可泄血热,益脾统血之力;阴交、关元位于任脉而与冲脉交会,血崩多与冲任受损密切相关,取此二穴,可固经涩血。  4. 治法:关元、阴交平补平泻;行间、血海宜用泻法。  5. 古方辑录  《针灸资生经·第七》:“阴交、石门,疗崩中”。  《针经摘英集·治病直刺诀》:“治妇人经血过多不止并崩中者,毫针刺足太阴经三阴交二穴,次针足厥阴经行间二穴,次手少阴经通里二穴,……针入二分,各灸二七壮。凡灸虚,则炷火自减;实,则灸火吹灭”。  (三) 血瘀  1. 治则:活血化瘀。  2. 处方:膈俞、肝俞、三阴交、中极。  3. 方义:血之会穴膈俞,活血理血以通瘀止血;肝俞,疏调肝脏气机以行气活血止血;三阴交,取其统血固经;中极乃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用之加强冲任摄血功能。本方既能利气化瘀以止血,又可统摄离经之血以固经。  4. 治法:膈俞、肝俞施泻法,中极、三阴交先补后泻,以补为主。  5. 古方辑录  《神应经·妇人门》:“血崩、气海、大敦、阴谷、太冲、然谷、三阴交、中极”。  《类经图翼·十一卷》:“血崩不止:膈俞、肝俞、肾俞、命门、气海、中极(下元虚冷,血崩白浊)、间使、血海、复溜、行间”。  《针灸大成·卷九》:“妇女血崩不止:丹田、中极、肾俞、子宫。……再刺后穴:百劳、风池、膏肓、曲池、绝骨、三阴交”。  【古案选介/名家验案】  崩漏案  已卯岁,行人张靖宸公夫人,崩不止,身热骨痛,烦躁病笃,召予诊,得六脉数而止,必是外感,误用凉药。与羌活汤热退,余疾渐可。但元气难复,后灸膏肓、三里而愈。凡医之用药,须凭脉理,若外感误作内伤,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其不夭灭人生也,几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11-15 15:09 , Processed in 0.26505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