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9|回复: 0

[中医内科] 中医内科指导:阴虚热痹发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0 13:2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阴虚热痹是指因阴虚内热痹阻经络引起的痹证。发病时呈关节疼痛剧烈,局部轻微红肿,甚至不红不肿的特征,多见于各种急慢性关节炎与退行性关节病等,临床辨治较难,疗效欠佳。
  有关阴虚热痹的论述,历来甚少,如荟萃历代精华的中医药类规划教材,对热性痹证认知水平,仅限于实热痹证与热痹伤阴。《中医内科学》痹病篇有云:“热邪与人体气血相搏,而见关节红肿疼痛、发热等为热痹。”又谓:“热痹化火伤津,症见关节红肿,疼痛剧烈,入夜尤甚,壮热烦渴,舌红少津,脉弦数者,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痛,可用犀角散加减。”[1]其中阐述的关节红肿热痛俱甚的实热痹证,与关节不红不肿的阴虚热痹相去甚远。
  随着研究认识的深入,人们对阴虚热痹已有了解,相关的讨论近年也见诸于世。如名医章真如在《热痹多于寒痹 养阴胜于温散》中道:“虚热者,久治缠绵,痛处不红不肿,皮肤干燥,肌肉瘦削,痛如刀割,如虎咬,不能忍受,五心烦热……脉多细数,舌红,苔薄黄”[2] 章氏就认识到痹阻经络的内热,因阴虚而起,发为关节疼痛剧烈,患处不红不肿的阴虚热痹。
  上海名医张伯臾在《治痹别寒热 久痛用活络》一文中谓:“但临床有另一种病症,不可与热痹化火伤津者相混。其素有阴虚内热,肝阳偏亢,又见指、趾、腕、踝、肘、膝等关节,微肿、微红、疼痛、日轻夜重,甚则手不可近,舌红绛,脉弦细数。此为肝阳化风入络,或阴虚肝风入络。治宜养阴清热,平肝熄风之剂,除用羚羊角、生地、麦冬、芍药、丹皮、钩藤之外,须有镇潜之品,如石决明、珍珠母之类,忍冬藤、络石藤、地龙等活络之品也可酌情而用,但忌用发散药物,免嚣风热。”[2]张氏进一步认识到痹阻经络的内热肝风,因阴虚热引起。发为关节疼痛剧烈,患处轻微红肿的阴虚热痹。同时,也独辟蹊径,应用养阴、平肝、通络之药治疗痹证。
  阴虚热痹的局部症状,不同于实热痹证,阴虚热痹关节轻微红肿,甚至不红不肿,而实热痹证则见程度严重的红肿。至于如章氏所说的单纯阴虚内热,患处不红不肿,而张氏描述的阴虚内热,肝风入络,关节轻微红肿,看似有所区别,其实不然。因为,临床时常见到阴虚内热,肝风入络,局部不红不肿,而单纯阴虚热痹却局部轻微红肿的发病情况(见典型案例),因此,关节不红不肿,可视为关节轻微红肿的极端表现。
  至于为什么阴虚热痹表现为关节疼痛剧烈,局部轻微红肿,甚至不红不肿,道理在于,不论虚热痹阻还是实火致痹,热邪郁闭与经络灼伤都同时并见,故疼痛程度严重;而阴虚热痹,除了虚热痹阻之外,还存在阴虚关节失养的病理因素,故局部轻微红肿,甚至不红不肿。当然,类似关节疼痛剧烈,局部轻微红肿,甚至不红不肿也有可能是寒性痹证的发病症状,但寒性痹证主要表现为微肿与恶寒并见,至多是不肿不寒,它与阴虚热痹的局部表现有着天壤之别。
  因此,但凡辨治痹证应特别留意关节轻微红肿甚至不红不肿的局部特征。不能因其轻微红肿,遂认为红肿痛热并见,误以为热毒致痹证,而重用清热解毒。亦不可因其疼痛剧烈,患处不红不肿,误辨为寒性痹证,重用温散之剂。正确的治疗方法应该是,重视阴虚的致痹因素,巧妙运用清虚热、熄风火等法。现介绍2则典型案例如下:
  例1 蔡某某,女,70岁,退休工人。2002年12月12日初诊。
  患类风湿性关节炎3年,加剧1月。自述3年前开始,类风湿关节炎反复发作,上肢诸节疼痛游走,手指关节僵硬变形,屈伸不利,轻微红肿。1月前,天气骤冷,诸症更剧,关节痛如虎啮,但局部红肿未曾加剧,体温升高至38.5℃,遍身瘙痒。曾在当地中、西医院住院治疗,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予激素治疗。始用肢痛、发热略减,继用无效,体温波动于37.7℃上下,关节疼痛未能继续减轻,经人介绍来诊。
  刻下关节症状如前述,体温37.5℃,舌红绛裂纹、苔薄白微腻,脉虚大,重按无力。初觉患者关节红肿热痛,发热,未详察关节红肿程度,遂认为是热毒炽盛,痹阻经络的实热痹证。处大剂桂枝白虎,加玄参、丹皮、赤芍,重用白花蛇舌草、忍冬藤等药。
  12月19日二诊:患者自述经用前方6剂,诸症依然。因上药无效。便详察上肢诸关节,但见上肢诸关节不红不肿,仅在畸形的指间关节可见淡红微肿,但皮温不高,红、热、肿程度远较实热痹证为轻。复询又得患者夜间盗汗,遍体淋漓,全身瘙痒,入夜加剧,但未见皮损。综合脉症,辨为阴虚内热,虚火内郁,痹阻经络的阴虚热痹。拟清虚热、通经络之法,宗秦艽鳖甲汤化裁。处方:
  秦艽9g,鳖甲(先煎)12g,当归6g,知母9g,白芍9g,地骨皮12g,青蒿9g,桑枝24g,海风藤9g,豨莶草9g,甘草3g。6剂。
  12月26日三诊:上药后,发热退,体温36.8℃,关节疼痛明显减轻,盗汗、瘙痒好转。舌仍红绛,虚大脉变为细数脉。药已中病,前方稍事加减,再用30余剂,诸症好转。随访至今未见发作。
  例2 郑某某,男,65岁,退休教师。2003年9月8日初诊。
  自述近期因情志过度,出现左膝关节痛如针刺1月余。用力则痛剧,妨碍行走,上下楼梯则膝痛尤剧,夜间睡眠翻身牵扯膝关节,亦觉疼痛难忍,患处不红不肿,筋脉拘急,屈伸不利,伴四末麻木,心悸胸闷,手足心热,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最初认为膝关节疼痛系肝阴亏虚,筋脉失养,络虚则痛的病理表现。处一贯煎加何首乌、肉苁蓉、鸡血藤、怀牛膝、木瓜等药,3剂。
  9月13日二诊:患者告前方不效,遂细究脉症,方见患者之脉弦劲之极,劲急之象为临床罕见,测血压:23.5/9.5kPa,呈收缩压过高、舒张压过低、脉压差大的特征。经询得患者有高血压家族史,50岁前曾思“低血压”,故素自认为血压低,并未留意近期血压;同时伴有头晕目赤、巅顶沉重麻木、两侧头痛、口苦耳鸣等肝阳上亢的证象。此为阴虚内热,肝阳上亢,风火相煽,痹阻经络。阴虚热痹的证象无疑。治拟养阴血,熄肝风,通经络。方选驯龙汤化裁。处方:
  生地18g,白芍18g,当归9g,菊花30g,薄荷6g,天麻9g,钩藤24g,珍珠母(先煎)30g,龙骨(先煎)30g,独活6g,寄生18g,沉香3g,海风藤9g,络石藤15g,甘草3g。3剂。
  9月17日三诊:药后,膝关节疼痛、拘挛好转,肝阳上亢之兼症亦减,血压下降为:18.5/10.0KPa,继用2剂,膝关节疼痛消失。嘱常服降压药,以维持正常血压。近日因咳嗽来诊时告知膝关节痛已痊愈。
  参考文献
  1 王永炎.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52
  2 单书健,陈子华,编著.古今名医临症金鉴·痹证卷(下).北 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23,19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11-13 16:44 , Processed in 0.15611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