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0|回复: 0

[中医基础] 中医基础医学理论:六腑以通为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0 13:4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对于脏腑病证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腑,即府也。《说文解字》曰:“府,文书藏也。”《玉篇》曰:“府,本也,聚也,藏货也。”府,即库府,是藏货谷物之处。六腑与五脏相比,多形态中空,功能以受纳腐熟水谷,传化精微,排泄糟粕为主。故《灵枢。肠胃》有“六腑传谷”之说。《素问。五脏别论》曰:“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灵枢。本藏》曰:“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指出六腑能传化饮食水谷,使精微转输入五脏,将糟粕排出体外,而不使之贮留。故称为“实而不满”、“泻而不藏”。即如《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说:“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素问。五脏别论》亦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
  由于六腑以传化饮食物,排泄糟粕为其生理功能,具有“实而不满”、“藏而不泻”的功能。因此,正常情况下,六腑须保持畅通,以有利于饮食物的及时下传及糟粕的按时排泄。故曰:“六腑以通为用”、“六腑以通为补”。正如《临证指南医案。脾胃》所说:“脏宜藏,腑宜通,脏腑之用各殊也。”《类证治裁。内景综要》亦云:“六腑传化不藏,实而不能满,故以通为补焉。”若六腑不通,则致饮食停滞,糟粕不泻,气机不畅,而见腹胀疼痛,二便不通等症。如食积胃脘,则脘胀疼痛、纳呆不饥、恶心呕吐;胆腑不通,则胁胀疼痛、纳呆食少等;大肠传导不利,则致大便秘结、腹胀疼痛等;膀胱闭阻,则见尿少尿闭、小腹胀痛等;三焦气滞,气化不利,则见水肿胀满、小便不利等等病症。因此,六腑的功能特点以通畅为要。尽管六腑以通为主,六腑不通则为病,但若六腑通之太过,可引起各种病证。如大肠传导太过,则见大便稀溏、便意频频;若膀胱通之太过,则见尿频、遗尿,或小便失禁等症。因此,六腑当藏泻有度,太过或不及皆可引起相应病证。
  “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对于脏腑病证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临床上,对于六腑病证,多用通利祛邪之法治之。如食积胃脘,则治以催吐祛邪,或消食、导滞之品;若胆腑不通,则治以利胆通腑之法;二便不通者,则应用利尿,或通便之法治之。如见五脏实证,亦常用“脏实泻其腑”之法,泻其相为表里之腑,以达到祛邪已病之目的。如心火上炎,则用清心利小肠之药,使心之火热从小便而去;若肺热壅盛、肺气闭阻者,则以通腑泻热、通利大肠之药治之。当然,六腑病证亦有虚证,如胃气虚,膀胱虚寒等等。因此,临床上对于六腑病证的治疗,不可拘泥于“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对于六腑的虚证,应当注重辨证求因、审因论治,而勿犯虚虚实实之戒。如此,补虚泻实、扶正祛邪,以达治病求本、调整虚实之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11-15 19:47 , Processed in 0.17272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