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9|回复: 0

[中医基础] 中医基础医学理论:中医治法之平熄内风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0 13: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平熄内风法,主要用于内脏功能失调所致的风病。即《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的“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之类。其常见证状有眩晕,震颤,足废不用,语言不利或卒然仆倒、不省人事,或高热神昏、痉厥抽搐等等。
  内风系风从内生,此因肝木失和,风自肝起。内风治法,总以平熄为主。但由于肝风内动的发病机理不同,又要根据其风动之由,采用不同的具体方法。例如:
  1.阳邪亢盛,热极生风。见于温病邪传厥阴,证见壮热神昏,抽搐痉厥等。治宜凉肝熄风,方如羚角钩藤汤。
  2.水不涵木,阳亢生风。多见于类中风证。治宜镇肝熄风,方如镇肝熄风汤。
  3.温病邪热久羁,灼烁真阴,内风暗动。多见于热病后期,治宜滋液熄风。方如大定风珠。
  4.肾虚厥逆,下厥上冒,见于暗痱。急当温补下元,方如地黄饮子。
  5.中焦虚寒,土不培木,木郁风动。如小儿慢惊风等,治宜温中祛寒,方如理中丸(见温阳祛寒法)。
  6.痰湿生风,风痰内作。治宜祛痰熄风,方如半夏白术天麻汤。
  总之,内风病起于肝,然所以导致肝风内动者,除肝经本身病变外,还与脾肾关系密切。内风之证,亦有虚实寒热之分,临证且不可偏执一端,而以镇潜熄风一法以蔽之。应根据病情,配合清、温、补、泻诸法。本节重点介绍热极生风与阴虚阳亢两方面方剂,即镇肝熄风汤与羚角钩藤汤。必须注意,内风的治疗以平熄为法,切忌疏散。
  1.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
  [组成]? 羚羊角4.5克、霜桑叶6克、贝母12克、鲜生地15克、钩藤9克、菊花9克、生白芍9克、竹茹9克、茯神木9克、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凉肝熄风。
  [主治]热病邪传厥阴,壮热神昏,烦闷躁扰,手足搐搦,发为惊厥,舌质干绛,脉象弦数。
  [方义]? 本方主治热邪入于肝经,肝热生风,风致惊厥之证。肝属木而主风,故有厥阴风木之名,又有“风者,厥阴木气之所化也。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人为肝,足厥阴以风水主令”之说。说明足厥阴肝木之特点,病则有木郁化火而生风之机。风动则惊顺,火盛则高热,风热合邪上扰致神昏。治宜凉肝熄风为法。故方用羚角、钩藤为主合桑叶、菊花凉肝熄风止痉。风由热生,热因阴虚,阴液不足化燥热而为惊厥,配伍鲜生地、生白芍、生甘草酸甘化阴,入肝养血,滋阴增液,濡润筋脉,可缓肝经筋脉之挛急,协本方清润熄风。风热惊厥之证,大都挟痰导致神昏,或痰阻经络亦可致痉,又配伍贝母、竹茹、茯神木,清心肝,安神志,化痰解郁。共同组成凉肝熄风,增液濡筋,祛痰通络,清心安神之方。总观本方的重点在于凉肝熄风止痉,虽有养血滋阴的作用在内,但药力仍为不足,如果属于阴液大亏导致惊厥者,可参考加入玄参、麦冬,阿胶、鸡子黄等。
          
  [临床运用]
  (1)羚角钩藤汤是治温病邪传厥阴的方剂之一,主要是对肝热化风而立,以凉肝熄风为主,寓有滋润养阴作用,重点是治壮热神昏。手足搐搦,或发为惊厥等证。本方常用于急性传染病及其它原因引起的高热抽搐,烦躁不宁等证及高血压头痛眩晕、子痫等属于热极生风者。若热邪内闭,神志昏迷者,必须配合清热开窍剂如紫雪丹等治疗。
  (2)热性病壮热伤耗阴液,虚风内动发为惊厥者;高血压病证兼阴虚阳亢者,均可加入养阴生津之药,如麦冬、石斛、玄参、阿胶、鸡子黄等。
  (3)方中羚羊角缺乏者,可用山羊角或珍珠母代替使用。
  (4)本方与镇肝熄风汤相较,本方偏子清热凉肝,主治肝风是因于热极生风者;镇肝熄风汤是偏于镇潜,主治肝风内动是因肝阳上亢者。近来大都用于高血压病的治疗。
  [方歌]
  俞氏羚羊钩藤汤,桑叶菊花鲜地黄,
  芍草茯苓川贝茹,凉肝增液定风方。
  [附方]
  (1)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天麻、钩藤、石决明、桑寄生、朱茯神、夜交藤、栀子、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具有凉肝熄风镇潜作用。主治肝阳化风,头晕抽痛,耳鸣失聪,舌强手麻,皮肤有蚁行感;也可用于高血压病的头眩头痛等证。
  (2)清热镇静散(山东医学院拟方):羚羊角粉30克、白僵蚕24克、蝎尾l8克、雄黄6克、蜈蚣12克、天竺黄l2克、琥珀l2克、朱砂6克、麝香1.2克。共为细粉。成人每服0.6克,十二岁以下者服0.3克,病重者日服二~三次,白开水送下。具有清热解毒镇痉作用。主治温热内闭,神昏谵语,切齿口噤,手足抽搐,角弓反张等,常用于乙型脑炎、流行性脑炎等呈现上述症状者。
          
  (3)大定风珠(《温病条辨》):生白芍18克、阿胶9克、生龟板l2克、干地黄l8克、麻仁6克、五味子6克、生牡蛎l2克、麦冬(去心)l 8克、炙甘草l2克、生鳖甲12克、鸡子黄2枚。水煎去津,再入鸡子黄搅合相得,分3次服。具有滋液熄风等功用。主治温病邪热久羁,灼烁真阴,或误用攻下,重伤阴液,神倦摁疭,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有时时欲脱之势。
  2.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 怀牛膝30克? 生赭石30克? 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白芍、玄参、天冬各15克川楝子6克生麦芽6克茵陈6克甘草4.5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镇肝熄风。
  [主治]肝风内动,肝阳上升,其脉弦长有力,或上盛下虚,头目时常眩晕,或脑中时常作痛发热,或目胀耳鸣,或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或口眼渐行歪斜,或面色如醉,或眩晕至于颠仆,昏不知人事,移时始醒,醒后不能复原。
  [方义]? 本方主治肝阴不足,邪火上亢所致的头目眩晕,目胀脑热,耳鸣头痛等;亦治半身不遂或口眼歪斜。肝属木藏营血,喜条达而主风。肝经阴血旺盛,生发畅茂,顺其条达之性,故木静而风恬也。一旦肝经阴虚;导致木郁而不达,化火而生风,风火含邪,阳亢于上,因致头目眩晕,目胀腑热,耳鸣头痛,甚或发为中风而症见半身不遂等。治宜镇肝熄风,滋阴潜阳为法。方中重用牛膝引血导热下行,折其上亢之风火。龙骨、牡蛎、龟板、白芍均取生用者,意在清热潜阳,凉肝熄风。肝阳逆升太过,脏腑之气逆而不降,用质重之一赭石镇降,降逆平冲。阳之太过,必由阴液不能上济,用玄参、天冬甘寒养阴,壮水滋肝,清肺润燥。方用茵陈、川楝子助本方清肝疏郁。加入麦芽疏脾和中,使其脾胃运转,清气升而浊气降,清升浊降则头上诸证可除。诸药合用,具有清热滋阴,镇肝熄风之功。凡属阴虚肝阳上亢者,均可选用。
  [临床运用]
  (1)镇肝熄风汤,具有滋阴潜阳,清上补下,镇肝熄风之效,重点是治肝肾阴虚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胀、耳鸣等证。本方近代用于肝阳上亢引起的高血压以及某些脑血管意外等证。若神昏不省人事者,可酌情配合安宫牛黄丸、至宝丹之类使用。
  (2)本方加珍珠母、磁石、钩藤,用于治疗肝阳上亢所致的高血压,较原方效果更好。若烦热甚者,再加苦丁香6克,玳瑁12克;头痛眩晕甚者,加夏枯草9—30克;脉弦硬而且血压持续不降者,加生石蟹、川石斛等,收效较速。
  (3)高血压伴有风湿病或兼有水肿者,本方则不宜使用。
  [方歌]
  张氏镇肝熄风汤,龙牡龟牛制亢阳,
  代赭天冬元芍草,茵陈川楝麦芽襄,
  痰多加用胆星好,尺脉虚浮萸地匡,
  加入石膏清里热,便溏龟赭易脂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5-3 10:39 , Processed in 0.15608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