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7|回复: 0

[辅导精华] 外科主治医师精华辅导: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0 23: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临床表现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症状主要由于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肢体局部血供不足所致。我国目前采用的Ⅲ期三级的临床分期方法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早期出现的症状是患肢发凉、麻木、间歇跛行等。根据病变侵犯血管的不同,临床表现亦不同,常侵犯的血管为:
  1.主动脉分叉处闭塞:发病年龄较轻,多在55岁以下,男多于女。表现为阴茎不能勃起,股动脉以下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若病变发展慢,闭塞程度轻,侧支循环迅速建立,患肢皮肤温度和皮色无明显改变,早期多不出现皮肤营养障碍。5~10年后,出现下肢皮肤营养障碍,且逐渐加重,最终发生肢体坏疽。
  2.髂股动脉闭塞:闭塞的部位常见于髂总动脉起始部,临床主要表现为:间歇跛行引起的疼痛的部位主要在臀部及股部内侧,患侧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足部皮肤温度降低,趾甲生长缓慢,足汗减少。
  3.股、腘动脉闭塞:病变常开始于关节后面及内收肌群,股动脉是最易受累的部位。当股动脉闭塞时,小腿部肌肉供血不足,间歇跛行痛点在小腿部,足部怕冷发凉,皮肤干燥,腘动脉以下动脉搏动消失。
  4.胫前和胫后动脉闭塞:其中一支动脉闭塞,通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长时间的胫后动脉闭塞,足部可发生缺血,足温低,胫后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二、诊断标准
  1995年10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修订的诊断标准如下:
  1.男女之比为8.5:1,发病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
  2.有慢性肢体动脉缺血性表现:麻木、怕冷(或灼热)、间歇跛行、淤血、营养障碍改变,甚至发生溃疡或坏疽,常四肢发病,以下肢为重,有20%~25%发生急性动脉栓塞或动脉血栓形成。
  3.患肢近心端有收缩期血管杂音。
  4.各种检查证明,有肢体动脉狭窄闭塞性改变,下肢胭、股动脉以上病变为多见(常累及肢体大、中动脉)。
  5.常伴有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脑血管动脉硬化等疾病。
  6.排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大动脉炎、雷诺病、冷损伤血管病等其他肢体缺血性疾病。
  7.动脉造影:①下肢动脉病变,胭、股动脉以上病变占60%以上;②动脉多为节段性闭塞,闭塞段之间的动脉和近心端动脉多呈迂曲、狭窄,因粥样斑块沉积,动脉呈虫蚀样缺损;③由于广泛肢体动脉硬化,侧支血管很少,而肠系膜下动脉,骶中动脉,髂内动脉和股深动脉等主要分支动脉,就成为侧支血管,可发生迂曲、狭窄、闭塞。
  X线平片检查,主动脉弓、腹主动脉和下肢动脉有钙化阴影。
  三、临床分期标准
  1995年10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修订的临床分期标准如下: 一期(局部缺血期):有慢性肢体缺血表现,以间歇性跛行为主,有发凉、麻木、胀痛、抗寒能力减退。
  二期(营养障碍期):肢体缺血表现加重,同时有皮肤粗糙,汗毛脱落,趾(指)甲增厚,趾(指)脂肪垫萎缩,肌肉萎缩,间歇性跛行,有静息疼痛。
  三期(坏死期):除具有慢性肢体缺血表现,间歇性跛行,静息疼痛之外,发生肢体溃疡坏疽,根据坏死范围又分为三级。
  1级坏死(坏疽)局限于足趾或手指。
  2级坏死(坏疽)扩延至足背或足底,超过趾跖关节(手指超过指掌关节)。
  3级坏死(坏疽)扩延到踝关节或小腿(手部至腕关节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3 21:09 , Processed in 0.27089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