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7|回复: 0

[外科学] 电击伤的发病机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1 12:4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电流的类型可影响受伤的严重程度。一般,直流电(DC)的频率为零,但是间歇的或脉冲式的,它比在美国普遍应用的交流电(AC)的危险性小。AC对人体的作用主要取决于频率,普遍应用的50~60Hz(周/秒)的低频电流常比高频电流危险,比相同电压和安培的DC危险3~5倍。DC易引起痉挛性收缩,并常迫使触电者远离电源。60Hz的AC(家用电流)则使肌肉强直,常使手"固定"于电流源,导致接触时间延长。若电压高则引起严重电灼伤。??? 一般情况下,DC和AC的电压和安培越高,损伤的程度越严重。高电压(>500~1000V)电流易引起深部灼伤,而低电压则易导致"固定"于电路。手对DC的感觉域值约为5~10毫安(mA),而对60Hz的AC的域值约为1~10mA.触电后能引起手臂屈肌收缩,但仍能使触电者松手而脱离电源的最大电流强度称为"放走"(let-go)电流。对70kg体重的男性而言,其DC"放走"电流约为75mA;而对AC的"放走"电流约为15mA,并可随肌群大小而异。在60Hz低压(110~220V),较低电流强度(60~100mA)的AC电流穿过胸部<1秒钟即可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而DC则需约300~500mA.电流经直接通路进入心脏(如经心导管或起搏器电极),则很低强度(<1mA的AC或DC)的电流就可引起心室颤动。??? 人体的电阻(以Ω/cm2 为单位)主要集中于皮肤,故电阻随皮肤的情况而异。干燥,角化良好的完整皮肤,其平均电阻为2万~3万Ω/cm2 .厚而胼胝化的掌面和足底可高达200万~300万Ω/cm2 ;湿而薄的皮肤约为500Ω/cm2 .若皮肤被穿破(如割破,擦伤或针刺),或电流触及湿润的粘膜(如口腔,直肠,阴道),电阻可低至200~300Ω/cm2 .若皮肤电阻低,虽然引起广泛灼伤少见,但电流到达心脏,则可发生心跳停止。若皮肤电阻很高,则电流通过时很多能源在表面消散,造成电流入口及出口处的大面积灼伤和出入口之间组织的炭化(热=电流强度2 X电阻)。内部组织的灼伤程度取决于它们的电阻;神经,血管和肌肉的导电性远比致密组织(如脂肪,肌腱和骨)好,故容易受伤。??? 电流经过体内的途径可决定损伤的性质,电流经过从一臂到另一臂或从臂到足时,很可能通过心脏,因此比从足到地危险得多。头部电击伤可引起癫痫发作,脑室内出血,呼吸停止,心室纤维震颤或心跳停止,晚期效应可出现白内障。??? 电流进入人体最常见的入口点是手,其次是头。最常见的出口点是足。对交流电而言,出入点的用词欠妥,因为无法定电流入或出的位置。称为"电源点"(source)和"接地点"(ground),较合适。??? 一般,电流通过人体的时间长短直接与电击伤的程度成比例,因为较长时间的触电,使组织破坏,易引起内部电流。电流产热而破坏内部组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8 07:49 , Processed in 0.20411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