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3|回复: 0

[内科学] 内科学指导:放射性心脏损害发病机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1 13: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虽然心脏并不是放射损害的敏感器官,但放射治疗的剂量大仍能引起心脏的一系列改变。一般认为损害与受照射的面积,照射的方案和照射的剂量直接相关:照射剂量一次达4~6Gy或累积剂量达40~60Gy即可出现心脏损害,其中损害以心包炎及心肌炎最多见。其发生率与放射治疗的剂量也呈正相关,有关人员观察到照射剂量越大,间隔时间越短,则心肌损害的发生率就越高,反之发生率就越低,两者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放射线的直接损害是发病的最重要原因。射线能直接引起组织电离,引起局部产生无菌性炎症反应,还能抑制心脏细胞生长,造成细胞溶解、破坏、凋亡、甚至坏死等。早期的炎症浸润是应激性心肌炎的表现,反复的射线损伤可使局部纤维溶解受抑,于是在细胞内沉积的大量纤维素不能减退或渗出,致使血管内皮受损,导致血管通透性改变,血管内微血栓形成及血管床减少。这是以后心脏迟发性功能减退及电活动紊乱的基础。此外放射线引起的生物效应可能会造成心脏的继发性损害,如射线造成的组织及细胞的自身免疫改变,引发基因突变或基因表达异常,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还有毛细血管和淋巴回流的障碍等。这些均可加重或启动持续性心肌损害,加速心肌纤维化,加重心肌、心包的渗出和增厚性改变。不过,由于放射治疗引起的心包渗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11-16 00:14 , Processed in 0.18714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