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8|回复: 0

[诊断基础]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1 13:4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自身耐受有关。在某些情况下,自身耐受遭到破坏,机体免疫系统针对某些自身组织成分产生了免疫应答,就可能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会产生自身抗体或致敏的淋巴细胞。其机制与以下因素有关。  一、自身抗原的出现  (一)隐蔽抗原的释放  隐蔽抗原是指某些与免疫系统在解剖位置上隔绝的抗原成分。如精子、眼内容物等。手术、外伤、感染等因素破坏隔绝屏障,隐蔽抗原释放入血流或淋巴液,与免疫系统接触,引发自身免疫应答,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二)自身抗原成分的改变  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可以使自身抗原抗原性改变,改变的自身抗原可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变性IgG刺激机体,产生抗变性IgG抗体(RF),引起RA.  (三)共同抗原的诱导  多种病毒、细菌与正常人体某些组织细胞或细胞外成分有相类似的抗原决定基,针对这些抗原决定基的免疫应答可以引起起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A群β溶血性链球菌与人的心肌间质或肾小球基底膜有共同抗原,所以在链球菌感染后容易发生风湿性心脏病或肾小球肾炎。  二、免疫调节的异常  (一)淋巴细胞旁路活化  识别外来抗原决定簇的Th能被激活,称为Th细胞旁路活化,从而引发自身免疫应答。  (二)多克隆刺激剂的旁路活化  EB病毒、超抗原可激活Th,或直接向B细胞发出辅助信号,刺激其产生自身抗体,引发自身免疫应答。  (三)辅助刺激因子表达异常  除了免疫活性细胞对APC表面抗原肽复合物识别外,还有两细胞间辅助刺激因子的相互作用,才能激活免疫细胞。如在B7和TNF-α双转基因小鼠体内,由于胰岛α细胞表达高水平B7分子,易激活T细胞,局部TNF-α的表达又可使更多T细胞向胰腺浸润而造成胰腺损害。  Thl和Th2细胞的功能失衡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有关。Thl细胞功能亢进促进某些器官特异性AID发展,如Ⅰ型糖尿病和多发性硬化症。Th2功能过高,易活化B细胞产生自身抗体,介导SLE的发展。  三、Fas/FasL表达异常  Fas属TNFR/NGFR家族,又称CD95,表达于多种细胞表面。FasL出现于活化的T细胞(CTL、NK)膜上。Fas/FasL可诱导细胞凋亡。在Fas/FasL基因缺陷者,由于细胞凋亡机制受损,T、B克隆增殖失控,易发生AID.Ⅰ型糖尿病发病过程中产生的IL-1β和N0,使胰岛β细胞表达Fas,激活的CTL表达FasL,Fas/FasL使β细胞受损。  四、遗传因素  AID有家族遗传倾向,与HLA某些基因型检出率呈正相关,表现在HLA-B、DR抗原上。例如:SLE-DR3、Fas/FasL基因缺陷;强直性脊柱炎-B27;Ⅰ型糖尿病染色体6q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28 08:15 , Processed in 0.17387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