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6|回复: 0

[诊断基础] 诊断理论指导:心电图的组成和命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1 13:4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由窦房结、结间束(分为前、中、后结间束)、房间束(起自前结间束,称Bachmann束)、房室交界区(房室结、希氏束)、束支(分为左、右束支,左束支又分为前分支和后分支)以及普肯耶纤维(Pukinje fiber)构成。心脏的传导系统与每一心动周期顺序出现的心电变化密切相关。
  正常心电活动始于窦房结,兴奋心房的同时经结间束传导至房室结(激动传导在此处延迟0.05~0.07s),然后循希氏束一左、右束支一普肯耶纤维顺序传导,最后兴奋心室。这种先后有序的电激动的传播,引起一系列电位改变,形成了心电图上的相应的波段。临床心电学对这些波段规定了统一的名称:
  ①最早出现的幅度较小的P波,反映心房的除极过程;
  ②PR段(实为PQ段,传统称为PR段)反映心房复极过程及房室结、希氏束、束支的电活动;P波与PR段合计为PR间期,反映自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③幅度最大的QRS波群,反映心室除极的全过程;
  ④除极完毕后,心室的缓慢和快速复极过程分别形成了ST段和T波;
  ⑤QT间期为心室开始除极至心室复极完毕全过程的时间。
  QRS波群可因检测电极的位置不同而呈多种形态,已统一命名如下:首先出现的位于参考水平线以上的正向波称为R波;R波之前的负向波称为Q波;S波是R波之后第一个负向波;R’波是继S波之后的正向波;R’波后再出现负向波称为S'波;如果QRS波只有负向波,则称为QS波。至于采用Q或q、R或r、S或s表示,应根据其幅度大小而定。
  正常心室除极始于室间隔中部,自左向右方向除极;随后左右心室游离壁从心内膜朝心外膜方向除极;左室基底部与右室肺动脉圆锥部是心室最后除极部位。心室肌这种规律的除极顺序,对于理解不同电极部位QRS波形态的形成颇为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11-16 12:24 , Processed in 0.14427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