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6|回复: 0

[国际商务师辅导] 2011年国际商务师考试复习辅导(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7 14:5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了帮助考生系统的复习国际商务师考试课程 全面的了解国际商务师考试的相关重点,小编特编辑汇总了国际商务师考试相关资料 希望对您参加本次考试有所帮助!!  e0 ?$ H7 e2 `  b3 o
  金本位制的演变和崩溃; ?$ ^1 W0 j) C
  1.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3 e7 r  N8 n) V( x  随着资本主义矛盾的发展,破坏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的因素也日益增长起来。到1913年末,英、美、法、德、俄5国拥有世界黄金存量的2/3,绝大部分黄金被少数国家占有,这就削弱了其他国家货币制度的基础。一些国家为了准备战争,政府支出急剧增长,大量发行银行券,于是银行券兑换黄金越来越困难,这就破坏了自由兑换的原则,在经济危机时期,商品输出减少,资金外逃严重,引起黄金大量外流,各国纷纷限制黄金流动,黄金不能在国际间自由转移。由于维持金本位制的一些必要条件逐渐遭到破坏,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也就失去了保证。  g/ W" V! Y  o5 t$ ~3 ~+ w8 h+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停止银行券兑现并禁止黄金输出,金本位制陷于崩溃。战争期间,各国实行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汇价波动剧烈,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已不复存在。0 e& y* c0 h+ y7 n/ O6 m/ `* e0 J& P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各国已无力恢复金本位制。1925年英国首先实行金块本位制。不久,法国、意大利等国也相继推行。金块本位制是以黄金为准备金,以有法定含金量的价值符号作为流通手段的一种货币制度。在金块本位制度下,货币仍然规定含金量,但黄金只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备金集中于中央银行,而不再铸造金币和实行金币流通,流通中的货币黄金由银行券等价值符号所代替。银行券在一定数量以上可按含金量兑换黄金。黄金输出入由中央银行负责,禁止私人输出黄金。' B' e9 w0 y  ?6 w0 |
  金块本位制虽然仍对货币规定含金量,并以黄金作为准备金,但金币的自由铸造和流通以及黄金的自由输出入已被禁止,价值符号与黄金的兑换也受到限制,此时,黄金已难以发挥自动调节货币供求和稳定汇率的作用。因此,金块本位制实际上是一种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度。, _+ t* S4 l5 f9 s2 F6 [8 @
  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它是以存放在金块本位制或金币本位制国家的外汇资产为准备金,以有法定含金量的纸币作为流通手段的一种货币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许多殖民地国家曾经实行过这种货币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无力恢复金币本位制但又未采用金块本位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推行金汇兑本位制。6 F1 w; p) y& E1 [; v( [7 q, [
  2.国际金本位制的崩溃。6 n( W3 n- c2 j, m! e6 L1 Z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勉强恢复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终于在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和1931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全部瓦解。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英国的国际收支已陷于困境,在1931年的金融危机中,各国纷纷向英国兑换黄金,使英国难以应付,终于被迫在同年9月终止实行金本位制。同英镑有联系的一些国家,也相继放弃了金汇兑本位制。接着美国在1933年3月,在大量银行倒闭和黄金外流的情况下,也不得不停止兑换黄金,禁止黄金输出,从而放弃了金本位制。20世纪30年代国际金汇兑本位制的崩溃,是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制度的第一次危机。
/ @* p" P& f4 H4 f) o6 {  国际金本位制彻底崩溃后,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货币制度一片混乱,正常的国际货币秩序遭到破坏。主要的三种国际货币,即英镑、美元和法郎,各自组成相互对立的货币集团——英镑集团、美元集团、法郎集团。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再次变为浮动的,各个货币集团之间普遍存在着严格的外汇管制,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在国际收支调节方面,各国也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手段,为了解决国内严重的失业,各国大打汇率战,竞相实行货币贬值以达到扩大出口、抑制进口的目的,而且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和外汇管制手段也非常盛行。结果是国际贸易严重受阻,国际资本流动几乎陷于停顿。! e' ]+ E9 G1 x4 m9 B
  1936年9月,英美法三国为恢复和稳定国际货币秩序,达成了所谓的“三国货币协定”。该协定保证尽力维持协定成立时的汇价,减少汇率的波动,共同合作以保持货币关系的稳定。同年10月又签定了三国相互间自由兑换黄金的“三国黄金协定”。然而,由于不同货币集团的对立,国际货币体系关系仍然充满着矛盾和冲突。后来,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忙于准备战争,购置军火,导致黄金外流,“三国货币协定”遂被冲跨。不过该协定在制止外汇倾销方面有一些成效,并为以后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创造了一定条件。% Z7 R4 Z3 c0 Q! Y9 |( V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Q, G2 Z2 v$ K/ D* e) }! ~
  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衰退之后,国际金本位制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各个货币集团的建立和各国外汇管理的加强,使国际金融关系更加不稳定,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障碍。因此,建立一个统一的国际货币制度,改变国际金融领域的动荡局面,已成为国际社会的迫切任务。
; ]; A- z# H9 i) ]-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英美两国政府出于本国利益的考虑,构思和设计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分别提出了“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 a. J2 R' O7 }8 x: c" V3 V
  以美国财政部官员名字命名的“怀特计划”是在1943年4月提出的,全称为“联合国外汇稳定方案”。该方案的主要内容是:建立一个国际货币稳定基金机构,各国必须缴纳基金来建立外汇稳定基金;各国的发言权和投票权取决于其向基金组织交纳份额的多少;基金组织拟订一种国际货币单位“尤尼他”,其含金量相当于10美元;采用固定汇率,各国货币汇率非经基金组织机构同意,不能任意变动;基金的主要任务是稳定汇率,提供短期信贷,平衡国际收支;基金办事处设在拥有份额最多的国家。6 d% |' ^6 p$ ]6 o
  “怀特计划”反映了美国的经济力量日益强盛,从而试图操纵和控制基金,获得国际金融领域的统治地位。对此,尚有相当经济实力的英国当然不甘示弱。为了分享国际金融的领导权,英国于“怀特计划”发表的同一天抛出了“凯恩斯计划”。
: w# \2 y8 b2 v+ o; H  “凯恩斯计划”实际上是一个“国际清算联盟”方案,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这一计划的内容明显对英国有利。经过长达3个月的讨价还价,英美两国终于达成协议。在此基础上,1944年7月,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了有44国参加的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会议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制订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宣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 U( `! p4 E8 a% Y1 [1 F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中心内容是双挂钩,即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与此同时,确立了固定汇率制。: O- K* i. b6 ?& U; G1 d9 e
  按照“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会员国必须确认美国政府在1934年规定的35美元折合1盎司黄金的官价。美国政府承担各国按此价格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当黄金官价受到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炒家冲击时,各国政府要协同美国政府进行干预。/ T/ D* G6 a0 j1 S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基金组织各会员国的货币必须与美元保持固定比价。美国政府根据上述黄金官价,规定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纯金,各会员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按各国货币的含金量与美元确定固定比价,或直接规定与美元的固定比价,但不得轻易改变。汇率波动幅度应维持在固定比价的上下1%以内。如果货币含金量的变动超过1%,必须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批准。
) C  s# I6 _, \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双挂钩,使美元等同于黄金,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与黄金发生联系,从而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制度中的中心地位。在这一货币制度下,资本主义世界各国都用美元作为主要的国际支付手段,许多国家还以美元作为主要的外汇储备,有的甚至还用美元作为发行货币的准备金。因此,战后的国际货币制度实际上是一种美元本位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4 01:31 , Processed in 0.45091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