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7|回复: 0

[学术动态] 临床医学学术动态:中国研究者研究健康人额筛气房的影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1 13:5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研究者通过分析健康人额窦和额隐窝区域的CT影像学特征,了解额筛气房在国人中的出现率,进一步认识额窦和额隐窝区域重要解剖标志的临床意义。
  研究者选择202人(404侧)无额窦疾病症状且额隐窝区域无病变表现的研究对象,对头部行16排螺旋CT扫描,然后在图像工作站上进行冠状位、矢状位和水平位图像重建。观察鼻丘气房、额气房、筛泡上气房、眶上筛房、额泡气房和额窦内间隔气房等额筛气房的出现比率,同时分析钩突后上端附着点的位置分布特征和终末隐窝的出现率。结果发现①额窦和额隐窝区域的多个气房需要依靠三维CT明确分类。②159侧(39.4%)出现额气房,其中Ⅰ型98侧(24.3%);Ⅱ型28侧(6.9%);Ⅲ型33侧(8.2%),未见Ⅳ型额气房。148侧出现筛泡上气房(36.6%);22侧出现眶上筛房(5.4%);36侧出现额泡气房(8.9%);25人出现额窦间隔气房(12.4%)。③380侧出现鼻丘气房(94.1%)。钩突后上端可有1个或2个附着点,244侧钩突后上端有单一附着点(60.4%),其中214侧(53.0%)附着于眶纸板;21侧(5.2%)附着于中鼻甲;9侧(2.2%)附着于颅底。160侧钩突后上端有两个附着点(39.6%),其中,111侧(27.5%)附着于眶纸板和颅底;35侧(8.7%)附着于眶纸板和中鼻甲;14侧(3.5%)附着于颅底和中鼻甲。
  360侧(89.1%)钩突后上端在眶纸板上有附着点,附着点与眶纸板接合部的下方形成终末隐窝。由此,研究者得出结论16排螺旋CT结合三维图像重建技术可准确辨认额窦和额隐窝区域中额筛气房的解剖特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5-6 03:14 , Processed in 0.27294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