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3|回复: 0

[学术动态] 临床医学学术动态:颈椎病的牵引治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1 14: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天牵引几次才合适颈椎牵引的时间视病人的症状严重程度和牵引效果来决定,若牵引方法正确,而牵引效果不好,甚至牵引时有诸多不适,则干脆放弃牵引。
  从理论上讲如果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可行卧位持续牵引,除了吃饭及大小便外,24小时连续牵引效果最好。但是一般情况下白天牵引,晚上停用,因为过度牵引反而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对于那些症状尚能耐受,又不能放弃工作者,可利用上班的休息时间和在家行间断牵引,每天2-3次,每次半小时到1小时。
  颈椎牵引贵在坚持,方法简便易行,由于神经根的水肿消退大约需2周以上,一般要坚持2-3周才能有肯定的效果。
  过度牵引有什么危害?过度牵引指由于牵引重量过大或牵引持续时间过长,颈肌松弛,重量相对过重,从而引起颈部损伤,产生一系列不适。轻者引起颈部软组织包括肌肉、韧带。关节囊及椎间盘等的损伤,重者引起脊髓、神经根、椎动脉的牵拉刺激,导致颈椎病加重,严重者可出现截瘫。
  因此,必须掌握好牵引的度,才能既达到治疗效果,又不致造成不良后果。
  颈椎病的生理学
  一、颈椎病的生理特点
  颈椎骨骼小,上面负担着较大体积和重量的头颅,同时颈椎骨具有伸屈、旋转及侧屈等较大幅度的运动范围,因而在力学上形成了不稳定的骨骼结构,在生理状态下,它们借助颈椎坚强的骨骼和软组织得以保持平衡。到成年期,由于体力劳动强度增加,及头颈部过度运动和不良姿势等原因,致使颈肩背部肌肉和韧带等组织劳损或捩伤,而引起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随着年龄的增大,颈椎的椎间盘,关节囊以及韧带等相继发生退行性病理改变。
  二、椎间盘的生理作用
  颈椎间盘在颈椎总长度中占20%-40%,它是椎体间的主要连结结构,而且极富有弹性,故能使其下部椎体所承受的压力均等,起到缓冲外力的作用,并减缓由足部传来的外力,使头部免受震荡。颈椎间盘还参与颈椎活动并可增大运动幅度。其前高后低的结构,使颈椎具有向前凸出的生理弯曲。三、头颈部的运动
  虽然两个相邻椎骨间的运动范围很小,但是全部脊柱的运动范围却很大,能沿三个轴进行运动,即沿额状轴上的屈伸运动,矢状轴上的侧屈运动和垂直轴上的旋转运动。由于颈椎上关节面斜上方,颈脊柱的运动范围最大。颈部屈伸运动范围较大,其幅度平均为100-110゜,前屈运动的幅度是在脊柱中最大者,完全前屈时,下颌颏部可抵触胸壁。颈部的旋转运动范围,左右各均为75゜,颈部的侧屈运动,都伴有旋转运动。
  在头颈交接部,因第一、二颈椎的特殊分化,形成寰齿关节和寰枢关节,使头颅可在各个方向自由运动。点头运动是在寰枕关节,此关节的屈伸运动幅度很大,约占颈部运动的1/2.头部的旋转运动主要是在寰齿关节和寰枢关节,其运动幅度约占颈部旋转运动的一半。
  颈脊柱运动的轴线,通过椎体,相当于髓核的中心点。因之,颈脊柱前屈时,椎骨被拉长。颈脊柱完全屈曲时,椎管的前缘可被拉长1.5cm,而其后缘可被牵长5cm,椎管内的脊髓亦被牵长,变细而紧张。后伸时,椎管变短,脊髓松驰而稍粗。四、颈椎的生理曲度
  人体端坐或站立时,从侧方看人的颈部似乎是直的,但包绕于内的颈椎并不是直的,而是在其中段有一向前凸出的弧度。这一向前的弧形凸起,在医学上称为颈椎的生理曲度。在X线片上,沿此曲度走行,在各个颈椎椎体后缘形成的连续,光滑的弧形曲线,称之为颈椎生理曲线、正常值是12±5mm.其测量方法是,从齿状突后上缘开始向下,将每个椎体后缘相连成为一条弧线,然后从齿状突后上缘至第七颈椎椎体后下缘做一直线,上述弧线的最高点至这条直线的最大距离就是反映颈曲大小的数值。
  颈椎曲度的形成是由于颈4至5椎间盘前厚后薄造成的,这是人体生理的需要。可增加颈椎的弹性,起到一定的缓冲振荡的作用,防止大脑的损伤。同时,也是颈部脊髓,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正常生理的需要。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可引起相应的病理变化。
          
  五、颈脊髓的基本功能
  脊髓的活动受脑的控制。来自四肢和躯干的各种感觉冲动,通过脊髓的上行纤维束传达到脑,进行高级综合分析;脑的活动,再通过脊髓的下行纤维束,调整脊髓神经元的活动。脊髓本身完成许多反射活动,但也受脑活动的影响。
  六、脊髓感受觉的传递
  感觉分析器由周围装置,即感受器、中间传达室导束和大脑皮层感觉细胞三部分组成,在脊髓,感觉的中间传导束,有浅感觉传导束,深感受觉传导束和本质感觉传导束。
  1.浅感觉传导经路,即脊髓丘脑束,传导面部以外的痛觉温度觉和粗触觉。
  2.深感觉传导经路:是传导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的传导束,位于脊髓的后索内。
  3.小脑本体感觉径路,即脊髓小脑束,位于脊髓侧索的表层;
  4.其纤维来自背核和灰质中间内侧核的细胞,上行到小脑。
  七、脊髓的运动机能
  运动机能,是接受了感觉刺激以后所产生的反应,分为“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随意运动,是指有意识的执行某种动作,主要是锥体的机能,由横纹肌收缩来完成。不随意运动,是不受意控制的“自发”动作,在正常情况下保持正常姿势的活动,主要是锥体外系统和小脑系统的机能。一般认为,大脑皮层的随意运动冲动沿两个神经传导:①上运动神经元,从大脑前中央回皮质锥体细胞发出纤维,终止于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颅神经核运动细胞;②下运动神经元,自脊髓前角细胞和颅神经核运动细胞开始,其纤维神经脊髓前根和周围神经到达肌肉。
  1.皮质脊髓束:亦称锥体束,是由大脑皮层大型锥体细胞的轴突纤维组成。大部分纤维在延髓锥体交叉部交叉,到对侧脊髓的侧索,组成皮质脊髓侧束,终止于脊髓前角细胞;小部分纤维不交叉,进入脊髓的前索,组成皮质脊髓前束。
  2.锥体外系统,是锥体系统以外的下行径路,为原始功能特殊分化较差的运动系统,包括网状脊髓束,红核脊髓束,顶盖脊髓束,前庭脊髓束和橄榄脊髓束等。锥体外系统的功能是调整锥体系统的活动并调整肌张力,以协调肌活动,维持姿势如习惯性动作,使动作协调、准确、免除震动和不必要的附带动作。
  八、脊髓反射
  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形式,是机体内,外环境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
  最简单的脊髓反射弧只包括一个传入神经元和一个传出神经元,组成单突触反射,一般只局限于一个或相邻脊髓节内,亦称节内反射。多数反射弧是由两个以上的神经元组成的多突触反射,即在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之间还有中间神经元,中间神经元的轴突在固有束内上行或下行数个脊髓节,再终止于前角细胞,此种反射称为节间反射。牵张反射或肌伸张性反射是节内反射,其生理机能在于维持骨骼肌紧张,对维持直立姿势特别重要。膝反射,跟腱反射等腱反射都属于牵张反射。牵张反射的反射弧相当简单,但也受高级中枢的控制。在脊髓反射弧径路中断时,反射消失;但在失去高级中枢的控制时,反射却亢进。
  临床上所谓的浅反射,是刺激皮肤或粘膜所引出的反射活动,是皮肤——肌肉反射,不属于牵张反射,而属于保护性反射。浅反射的反射弧较长,反射冲动可能上达大脑皮质顶叶的运动区或运动前区。因而,在锥体束损伤时,浅反射不是亢进,而是减弱或消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11-17 02:52 , Processed in 0.22242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