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6|回复: 0

[初级护师辅导] 主管护师考试辅导:ITP病因及发病机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1 21: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感染因素
  急性ITP病人,在发病前1~2周左右多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史;慢性ITP病人常因感染而使病情加重;此外,病毒感染后的ITP病人,血中可发现抗病毒抗体或免疫复合物,并与血小板计数和寿命呈负相关。证明ITP与细菌或病毒感染密切相关。
  2.免疫因素
  急性ITP大多发生在病毒感染恢复期,认为是病毒抗原吸附于血小板表面,改变血小板抗原性,导致自身抗体形成,从而破坏血小板;
  慢性ITP是血小板抗体作用于血小板相关抗原,造成血小板破坏、是导致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
  目前已有充分证据表明ITP病人血浆中有抗血小板抗体存在,称为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多为IgG.此外,也有报道ITP病人T细胞减少,抑制性T细胞比例增高,少数病人血小板表面结合的C3也增高,可能是导致血小板免疫性破坏的因素之一。
  3.肝、脾因素
  脾是ITP病人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的产生部位,也是血小板破坏的主要场所,被抗体结合的血小板,通过脾脏时容易在脾窦被滞留,因此增加了血小板在脾脏滞留的时间以及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清除的可能性。而肝脏在血小板的破坏中的作用与脾脏类同。发病期间血小板寿命明显缩短,约1~3天(正常血小板平均寿命为7~11天),急性型更短。
  4.其他因素
  慢性型多见于育龄期女性,可能与雌激素水平增高抑制血小板生成及促进单核-巨噬细胞对抗体结合血小板的破坏有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18 17:55 , Processed in 0.29345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