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6|回复: 0

[护理论文] 护理论文指导:浅谈脑卒中早期康复中良肢位的护理效果及观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1 21:3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良肢位;
  【摘要】目的:观察脑卒中早期康复中良肢位摆放对肩关节半脱位、患手肿胀、足下垂、足内翻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脑卒中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给予良肢位护理,50例作为对照组不予良肢位护理。比较两组肩关节半脱位、患手肿胀、足下垂、足内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肩关节半脱位、患手肿胀、足下垂、足内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早期康复中良肢位的摆放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能降低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手肿胀、足下垂、足内翻的发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加大,脑卒中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发病年龄也逐步年轻化。在我们护理的患者中,年龄最小32岁,为提高治愈率,降低残障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良肢位的护理十分重要。下面就我们在护理工作中对于偏瘫患者如何保持良肢位的护理观察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脑卒中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观察组50例系2007年4月~2008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患者。年龄32~76岁,脑出血18例,脑梗死32例。对照组50例系2006年3月~2007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年龄36~78岁,脑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出血20例,脑梗死3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别、偏瘫程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观察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随时将患者瘫痪肢体摆放在对抗痉挛的位置,不论在各种治疗及护理操作后、体位变换、大小便后等按良肢位要求摆放患者体位,并加强病房巡视,随时检查良肢位的保持情况。对照组只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
  1.3评价
  根据肩关节半脱位的评定标准[1].利用患者看专科时间进行评价,根据患者走路姿势评定足下垂及足内翻的存在。
  1.4结果
  50例观察组中,发生肩关节半脱位6例(12%),患手肿胀8例(16%),足下垂15例(30%),足内翻12例(24%);对照组中,发生肩关节半脱位35例(70%),患手肿胀30例(60%),足下垂30例(60%),足内翻23例(46%)。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护理
  2.1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保持良肢位对预防和减轻异常模式的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和支持,让家属共同参与良肢位的护理,同时宣传早期康复的时间,脑出血在发病1周,脑梗死3d,生命体征平稳即可开始康复,同时脑卒中偏瘫康复时间较长,要有信心、耐心。持之以恒十分重要。
          
  2.2用物准备
[color=]www.Examw.com
  枕头5个(充填物以荞麦皮为宜),方形海绵垫1个,沙袋1个,小软枕2个(大小为正常枕头的1/3)。必要时家属可根据需要自制良肢位摆放所需要的一些物品。
  2.3良肢位的摆放
  2.3.1健侧卧良肢位
  患者健侧卧,胸前放2个枕头,将患侧上肢放于枕头上并高于心脏水平,与躯干呈30°~45°,肩前伸,肘伸直,腕稍背屈曲,五指伸展。患侧下肢,腿稍屈曲放于体前一支撑枕上,髋前伸,膝关节自然屈曲,踝关节尽量保持90°,健侧下肢稍后自然放置。
  2.3.2患侧卧良肢位
  患者患侧卧,患臂前伸,患侧上肢与躯干约呈90°,肘伸直,前臂外旋,手指张开,掌面朝上,注意将患肩平拉出来,避免患肩受压和后缩。健腿屈曲放于体前一支撑枕上,患腿在后,膝关节稍屈曲,踝关节尽量保持90°。
  在以上两种侧卧中,因早期患者处于软瘫期,腰背肌力差,躯干不平衡,常不能很好保持良肢位,我们在患者背后以及接近臀部处各放一个枕头加强躯干的平衡来保持良好的肢位。
  2.3.3仰卧良肢位
  患者仰卧位,患肩下垫一小软枕,患侧上肢放于枕头上并高于心脏水平,使肩上抬前挺,上肢与躯干呈外展外旋位,肘伸直,腕稍背屈,掌面朝上,五指分开并伸展,患侧臀部垫一枕头使骨盆与髋前挺,大腿稍向内夹紧并稍内旋,患侧下肢外侧或踝关节用沙袋垫压防下肢外旋,足内翻。膝关节下垫一小软枕使之稍屈曲,防下肢伸肌亢进,踝关节呈90°,足尖向上,足底用方形海绵垫支撑,防止足下垂。
  3讨论
  脑卒中早期康复中,目的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回归家庭、重返社会。脑卒中的药物治疗在急性期主要是挽救生命。如患者病情不稳定,也谈不上康复。临床药物治疗是康复治疗的基础,因此,脑卒中后康复时机的掌握尤其重要,我国方定华等用随即对照的方法对387例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作早期康复研究,发现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比无康复者在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水平提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以及继发足内翻,足下垂发生率降低等均有显著性差异。脑卒中患者瘫痪早期,肩关节周围的肌肉处于软瘫状态而无法将肱骨头固定于肩胛盂内,造成肩关节半脱位,由于肌力的下降,髋及下肢外旋而发生足内翻,由于足部肌力降低,而发生足下垂。采取正确的肢体摆放,抬高患侧上肢,可促进静脉回流,防止血液淤滞,可有效预防肩关节半脱位和患手肿胀。有研究[2]表明,正确采取偏瘫肢体良肢位是防治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关键。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良肢位摆放的护理,并做好家属及患者的健康教育,肩关节半脱位、患手肿胀、足下垂、足内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进行良肢位摆放护理的患者。这与王翠玲[3]等研究一致。由于我院处于城乡结合部,农村患者较多,对康复知识知之甚少,患病后就是吃药输液,加之经济原因,患者多在急性期后即出院。因此,在出院前强化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良肢位摆放的健康教育和其他康复知识指导,及出院后的电话随访。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致残率,降低残障程度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燕铁斌.现代康复治疗学[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06.
  2陈爱,郑真,陈逢俭,等.脑卒中康复护理对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2):8-10.
  3王翠玲,徐明,刘向荣,等.良肢位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2):10-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8 21:41 , Processed in 0.31231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