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3|回复: 0

[护理论文] 执业护士护理论文指导:住院学龄期患儿医疗恐惧状况及护理对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1 21:3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目的描述住院学龄期患儿医疗恐惧状况,探讨其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病房住院的95例学龄期患儿(6~12岁)应用患儿医疗恐惧调查量表(CMFs),调查其医疗恐惧状况。结果住院学龄期患儿医疗恐惧中位居前5项的内容依次为:“害怕离开家人”、“死亡”、“住院时间长”、“耽误学习”、“被告知有不正常”。结论医护人员应关注和加强对住院学龄期患儿医疗高恐惧进行针对性干预。
  【关键词】住院学龄期患儿; 医疗恐惧;护理对策
  恐惧情绪是患儿期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医疗恐惧又是患儿恐惧的重要方面。它因医疗经历及其相关事件而产生,是因即将发生的疼痛、危险或灾祸、或诸如此类的幻觉而激起的一种痛苦的情感,是住院患儿常见的心理反应。对患儿来说,医院是最不安全的地方,会因遭受痛苦,产生紧张、恐惧等而发生心理改变。学龄期患儿由于其认知能力的发展,对预期潜在负性结果的事物感到害怕,对血、受伤和社会方面的恐惧内容得到发展。国外的研究表明:住院患儿报告的医疗恐惧程度最高旧。过多的医疗恐惧使患儿产生逃避和退缩行为,可影响疾病的诊治,甚至导致心理障碍。若医护人员掌握哪些医疗事件是住院学龄期患儿主要的医疗恐惧内容及其影响因素,就可以进行相应的科学的干预,有效预防和减少患儿医疗恐惧。因此,本研究旨在了解住院学龄期患儿的医疗恐惧状况,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对2004年2—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病房符合条件的住院学龄期患儿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病例纳入标准:(1)年龄范围:6~12岁的住院学龄期患儿,已人院2~3 d;(2)语言表达清楚,能读懂或理解问卷;(3)同意参加此项研究。病例剔除标准:(1)入院后在测试前入住过ICU的学龄期患儿;(2)有认知缺陷;(3)处于疾病的终末期。共调查了95例住院学龄期患儿。发放问卷95份,回收95份,回收率100%.
  二、一般资料。95例研究对象中,男54例,女41例,平均年龄9.28岁。所患疾病包括哮喘、过敏性紫癜、发热查因、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性白血病等。住院患儿的父、母亲平均年龄分别为39.48、36.91岁,父亲文化以初中及大学(大专)为主,分占33%和27%,母亲文化以初中及高中为主,分占27%和26%;父亲职业以工人及个体为主,分占37%和27%,母亲职业以工人及无业为主,分占19%和24%.
  三、研究方法1.工具。采用自行设计的住院学龄期患儿和父母一般资料调查表和CMFS量表,发展修订而成,包含4个分量表,共17项条目,每项按3级评分,用于测定患儿对医疗事件的恐惧。中文版为严谨翻译并提供。本研究并请3名护理学专家和心理学专家确认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
  2.测查。由研究者承担全部的调查内容。在患儿入院第2~3天进行问卷调查。请受试对象按指导语独立完成,对年龄较小的学龄期患儿由研究者逐条询问填写,由受试患儿的父母完成一般资料调查表的填写,当天收回问卷。全部资料量化后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住院学龄期患儿评定结果。以均数、标准差描述住院学龄期患儿的医疗恐惧,各条目均分排序。
  讨论1.住院学龄期患儿医疗恐惧总体状况。CMFs 4个维度中均分从高到低的排序分别是:医疗环境恐惧、人际关系恐惧、医疗操作恐惧、自我恐惧。严谨的调查显示:列第3位的是自我恐惧,最后才是医疗操作恐惧。表明广州地区住院学龄期患儿更惧怕医疗操作而对自我恐惧的感受最低。分析可能与本地患儿生活条件相对优越,性格娇气,对医疗操作所带来的痛苦忍受力较低有关。
  2.住院学龄期患儿医疗恐惧高均分的前4项内容。“离开家人”列住院学龄期患儿医疗恐惧高恐惧的第1位。表明患病患儿对父母非常依恋,渴望亲人守候在旁,以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对家人的依赖性以及患儿自卫能力不足,使对“害怕死亡”的高恐惧,显示学龄期患儿思维发展渐由具体向抽象发展,他们常由疾病、疼痛联想到死亡。但国外住院学龄期患儿此条目得分较低,说明国内住院学龄期患儿对“死亡”所感受到的威胁性比国外的住院学龄期患儿高得多。可能与患儿对自己疾病和病情的未知有关,也可能与住院患儿感受到的住院环境或称为某些“情景”的刺激有关,而对未知事物产生恐惧是患儿常有的心理。
  本研究中“耽误学习”列住院学龄期患儿高恐惧的第3位,这一结果与国外的研究结果相差较大。显示国内住院学龄期患儿所感受到的学习压力明显高于国外的同龄儿。
  与目前国内应试教育氛围影响下父母望子成龙心切。以及患儿本身体会到就业的严峻有关,即使在患病住院的情况下,这种压力也没有减轻。“住院时间长”更会影响他们的学业。
          
  3.住院学龄期患儿医疗恐惧次高均分的内容。紧随前项高恐惧排序的内容是“被告知有不正常”、“打针”和“住院”。对“被告知有不正常”的恐惧,反映了住院学龄期患儿能从身体不适的情况推测将来可能的不良结果,并对其心理造成一定的威胁。国外的研究表明,“打针”和“扎手指取血”
  是列第2、4位的高恐惧内容。本研究中,此2项内容分别列第6和第10位。患儿对“打针”的恐惧,主要是因为看见锐利的大针头和操作过程的疼痛感受,提示这种差异的造成可能与个体痛阈值不同有关。对“住院”的恐惧,显示出医院这种特定的治疗环境对住院患儿心理仍产生一定的压力,但与医护人员认为医院陌生的环境和医护人员是引起住院患儿恐惧的主要原因相异,提示以住院患儿自评的角度去研究住院患儿心理,会更接近住院患儿心理需求。
  4.住院学龄期患儿医疗恐惧均分最低的4项内容。均分最低的4项条目,害怕“受伤害时哭鼻子”、“吃药”、“压舌板放进嘴里”、“医生或护士检查喉咙”。表明国内患儿在受伤害时,以哭来宣泄情绪是主要的应对方式,同时也表明学龄期患儿思维的发展能认识到“吃药”等医疗操作项目的无痛性、无创性。
  护理根据研究结果,针对住院学龄期患儿医疗高恐惧内容,应从以下方面作好护理:1.满足住院学龄期患儿的陪护需求并予以心理支持。
  患儿对“离开家人”的高恐惧,提示儿科护士学龄期患儿仍需要家人的陪护和支持,医护人员应尽量满足患儿这种合理的心理需求。对于无亲人陪护的住院患儿,医护人员除了儿该方面的恐惧。另外,利用榜样做示范,鼓励患儿勇敢地配合治疗也是一种积极的做法,有利于培养患儿坚强的性格。
  本研究的不足与建议样本只来源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病房的住院患儿,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本次研究对象仅限于学龄期患儿,今后可以进行学前患儿或幼儿医疗恐惧的研究,也可以扩展到对监护病房的住院患儿医疗恐惧进行研究。
  多巡视、关心患儿外,应鼓励其家人常抽空探视并与患儿保持电话联系,以为住院患儿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
  2.加强住院学龄期患儿的健康教育和减少住院不良环境的刺激。患儿对“死亡”的高恐惧,提示医护人员应帮助住院患儿了解其所患疾病的有关知识,使其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有利于减轻他们对死亡所感受到的威胁及恐惧。同时,救治危重患儿应注意隔离,以减少抢救及“死亡”情景对其他住院患儿的心理刺激,维持和促进住院患儿有一个良好的安全的住院心态,以利于顺利接受住院和治疗。
  3.病情许可下,满足住院学龄期患儿的学习需要并控制合理住院时间。学龄期是患儿形成勤奋与自卑品质的关键时期,如不能发展其勤奋感,则会出现怀疑、疑虑、自卑等消极的品质。患儿对“耽误学习”的高恐惧,提示对身体条件许可的住院学龄期患儿,可适当鼓励他们进行自学,以满足其学习的需要,并有利于患儿正性性格品质的培养。调查中在与住院学龄期患儿的交谈也发现,部分患儿对“住院时间长”的高恐惧,与其家庭经济压力增高有关。在国内住院医疗费用不断高涨的情况下,住院时间越长,经济压力越大是不容质疑的事实。因而,合理的住院时间是值得医护人员重视的。
  4.重视与住院学龄期患儿进行有效沟通,及时疏导不良情绪。对“被告知有不正常”的恐惧,提示医护人员需重视对患儿进行恰当的病情和检查结果的解释。患儿心理脆弱,任何不当的语言和语气,都可能是一种不良的心理暗示而对患儿产生消极影响。此外,对心理承受力较低的住院患儿,就患儿的某些异常检查结果和可能的不良后果向家长解释时。
  5.采取综合措施减轻治疗时患儿的疼痛感。住院患儿对“打针”的恐惧,提示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年龄的大小,选用适合的注射器并提高注射技巧,以减轻患儿疼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5-5 02:04 , Processed in 0.17289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