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1|回复: 0

[中医护理] 冠心病的辩证施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2 08: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辩证分型  1)寒凝心脉症状:心痛彻背,每因受寒诱发,伴胸闷,心悸气短,畏寒肢冷。舌黯淡,苔白,脉弦紧。  证候分析:诸阳受气于胸中而转行于背,阴寒内侵,胸阳被遏,心脉痹阻,故胸痛彻背;胸阳不振,气机受阻,故胸闷,心悸气短;阳气不足,寒凝血脉,故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黯淡,苔白,脉弦紧,均为阳气不足,阴寒凝滞之候。  2)气滞血瘀症状:心胸窒门而痛,神情抑郁或郁怒。偏气滞者,胸胁窜痛,牵引肩背;偏血瘀者,心胸刺痛,夜晚为甚,心悸不宁。舌黯,见瘀点或瘀斑,脉弦或涩。  证候分析: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机郁结,故见神情抑郁或郁怒,心胸窒闷而痛;肝气横逆,则胸胁窜痛,牵引肩背;气滞血瘀,则心胸刺痛,血属阴,夜亦属阴,故入夜痛甚;瘀血阻滞,心失所养,故心悸不宁。舌黯带瘀,脉弦或涩,为气滞血瘀之象。  3)痰浊壅塞症状:胸闷痛,气短,形体肥胖,身重,肢倦,乏力,欲寐;舌苔浊腻,脉滑。  证候分析:脾主运化,脾虚痰盛,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气机痹阻,故胸闷痛,气短;脾主肌肉,主升清,痰浊困脾,脾虚失运,清阳不升,故形肥身重,肢倦乏力,欲寐;舌苔浊腻,脉滑,均为痰浊壅盛之象。  4)气阴两虚症状:胸闷隐痛,心悸、气短,或伴头晕乏力,盗汗或自汗,口咽干燥;舌红,或边有齿痕,苔薄或少,脉细或结代。  证候分析:胸痹日久,气阴两虚,心失所养,心脉涩滞,故胸闷隐痛,心悸气短;气虚无以行血,则头晕乏力;气虚失摄则自汗;阴虚内热则盗汗,口咽干燥;舌红或边有齿痕,脉细或结代,均为气阴两虚之象。  5)脾肾阳虚症状:胸闷胸痛,气短形寒,神疲腰酸,小便清长,或心悸肢肿,重则胸痛彻背,神昏喘促,冷汗肢厥。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或脉微欲绝。  证候分析:脾肾阳虚,胸阳不振,心血不利,可见胸闷胸痛,气短形寒,神疲腰酸,小便清长;阳虚水气凌心测见心悸肢肿;肾阳衰惫,阳气欲脱,心脉痹涩,故胸痛彻背,神昏喘促,冷汗肢厥;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或脉微欲绝,均为脾肾阳衰或阳气欲脱之象。  诊断要点  1)有典型的心绞痛发作或心肌梗死,而无重度主动脉瓣病变、冠状动脉栓塞或心肌病等疾病的证据。  2)男性40岁,女性45岁以上病人,休息时心电图有明显心肌缺血表现,或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  3)40岁以上病人有心脏增大,或心力衰竭,或乳头肌功能失调,伴休息时心电图有明显缺血表现而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并有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及糖尿病其中两项者。  4)必要时借助心动超声波、心肌酶谱测定、放射性核素和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确诊。  施治原则  1)寒凝心脉治则:散寒通阳,活血宣痹。  2)气滞血瘀治则:理气解郁,活血止痛。  3)痰浊壅塞治则:化痰泄浊,宣痹通阳。  4)气阴两虚治则:益气滋阴,养血通脉。  5)脾肾阳虚治则:温补脾肾,活血通脉。  注意事项  1)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起病急,尤其后者,危险性大,救治不当,常危及生命。急性发病时,应停上活动,及时服用急救药,并立即就医。  2)避免冠心病急性发作的各种诱因,如受寒、过劳、情绪过激、暴饮暴食等。  3)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坚持适当的运动,选择低胆固醇饮食,避免吸烟及喝浓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1 11:56 , Processed in 0.27774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