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回复: 0

[中医护理] 中医护理:1例感染性休克的中医辨证护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2 08: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染性休克是由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在人体引起的一种微循环障碍状态,致组织缺氧、代谢紊乱、细胞损害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属中医学“脱证”范畴,可分湿热证、血瘀证、虚脱证。本文通过对1例虚脱证病人的辨证施护讨论中医护理在感染性休克急救中的应用及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的方法,运用中药及针灸,对于快速提升血压,恢复神志效果明显,根据其症候进行辨证施护,对于减轻病人心理压力,增强其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促使病人积极配合各项治疗护理措施均有较好效果。
  1.病例资料
  病人,男,76岁,因“反复咳嗽10+年,气促心累6+年,复发2天,加重2 h”门诊以“肺部感染性休克,肺心病”收入住院,平车推入病房,入院时T 38.9 ℃,P 200次/min,R 26次/min,BP 81/50 mm Hg,神志模糊,表情淡漠,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皮肤湿冷,肢端青紫,舌苔白滑,脉沉细数,立即遵医嘱给予参附注射液20 ml加入10%葡萄糖溶液20 ml中静脉缓推,而后用参附注射液60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 ml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30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 ml静脉滴注,辅以针灸穴位,2 h后病人神志清楚,血压110/60 mm Hg,P102次/min,4 h后体温降至37.6 ℃,经过医护职员的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病人10天后康复出院。
  2.辨证施护
  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中医脱证的虚脱证范畴。
  2.1 一般护理:病人取平卧位,保持病室安静,给予面罩吸氧5 L/min,及时擦干汗液,避风更换衣被。加强保暖,以助药力达四肢。
  2.2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人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舌象、脉象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配合抢救,记录尿量及24 h出入量。
  2.3 给药护理:严格遵医嘱用药,及时正确使用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回阳救逆,神志恢复后给予丹参针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防止病情恶化,痰热清针清热解毒,中药汤剂补气益血,宜温服,少量多次频服。
  2.4 针灸疗法? 针刺以素髎、水沟、内关为主穴,配以百会、神阙、三阴交、涌泉,应用中等强度的平补平泄手法,进针后连续捻转、提插2~3 min,稍作间歇继续运针,留针30 min,再施以艾灸30 min,病人血压上升、全身情况好转为显效。住院第2天起,针灸内关、三阴交、涌泉,逐日一次,持续1 h。
  2.5 情志护理:劝慰病人安定情绪,解除紧张、恐惧心理,鼓励病人积极与疾病作斗争,乐观情绪有利于早日康复。
  2.6 饮食护理:给予营养丰富、平淡、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如鱼汤、排骨汤、稀饭、牛奶等,宜温热,忌生冷、寒凉之品,忌过饱。
  3.健康指导
  (1)病人留意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志过激;(2)生活起居有常,保暖,随天气变化增减衣物,避免受凉;(3)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太极拳、散步等,教会其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锻炼肺功能,增强体质;(4)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忌食生冷、油腻、刺激之品,饮食有节;(5)积极治疗原发病,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5 14:32 , Processed in 0.46440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