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7|回复: 0

[心理护理] 2010年心理护理指导:慢性传染病患者的心理及护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2 09: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慢性传染病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的病患群体,由于疾病本身的传染性,治疗时间长,他们的内心非常的敏感脆弱,所以对于这个群体,要更多的注意他们的心理。
  一、慢性传染病患者的心理特点
  (一)紧张恐惧,极度敏感
  患者一听说是传染病,担心住院后又会染上其他的传染病,担心亲人朋友社会抛弃自己。在前来探视的朋友面前,总是谨小慎微,自尊心极强,害怕旁人瞧不起。
  (二)孤独寂寞,抑郁无助
  传染科的特殊规定让原本已极度敏感的病患更加孤独无助。他们惧怕死亡,对治疗过分关心,过分关注机体感受,一旦受到消极暗示,就迅速出现抑郁心境。
  (三)焦虑急噪,悲观绝望
  患者入院治疗,脱离工作单位,减少了与家人的接触,社会交往受限,对病区环境,隔离管理制度不适应,亲人朋友有意无意的疏远,加上长期接受治疗,注射服药的痛苦,多数病人进入医院就有焦虑反应。对于病程长,病情重,经济条件差的患者,由于病痛长期折磨,经济难以承受,面对那些需要他们负起责任的家人有内疚感,造成思想负担沉重,终日烦躁不安,情绪不稳定。
  (四)患者角色习惯化
  慢性传染病患者长期处于“患者”的特殊社会角色之中,适应了受人照顾,治疗和护理,在心理上产生对“患者”角色的习惯化,感情变得脆弱,依赖性增强。
  二、慢性传染病患者的护理
  (一)热情主动接待病人入院
  病人刚进入传染病房,护士应主动热情的接待病人,给病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建立护患间最初的信任格局。耐心、详细地为病人进行各种讲解,劝导病人正确对待疾病,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缩短护患之间的心理距离。
  (二)护理行为对病人心理活动的影响
  由于住院期间与护士接触最多,护士应在行为和语言上多给病人以温暖和鼓励。多与病人交流,以聊天和谈心方式宣传疾病有关知识,传染途径,隔离方法等,让其初步了解疾病的有关知识,指导饮食与休息。做治疗和护理时,不能流露出任何害怕被传染的思想情绪。
  (三)良好舒适的休养环境对病人心理起调节作用
  尽量创造一个清洁整齐、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使病人感到住院如家,安心治疗和休养。病房内控制噪音,工作有序。在安排床位时尽量考虑到同病房患者间的关系融洽,把年龄、文化、社会层次相近的安排在一起,有利于他们间的语言交流,建立友谊,增加小群体间的温暖感觉,来摆脱孤独感。
  (四)善于观察病人的心理活动
  收集病人的心理信息,给予分析解决。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久治不愈、长期打针、服药的慢性病人容易失去治疗信心。我们曾遇到一位年轻的咯血病人,因多次住院,反复发作,致使患者焦虑,对治疗不信任,影响了疾病的治疗和恢复。通过和患者的交谈,我们发现了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时进行疏导、安慰、解决情绪对疾病的影响,使其恢复对疾病治愈的信心。
  (五)注意保持和恢复病人的社会适应力
  以往的治疗一般只是强调服药、打针、营养和休息,对社会功能重视不足。现代医学和护理学则十分注重让病人重返社会。一般地,只要病情许可,应当鼓励病人下床活动,进行锻炼,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但生活节奏不宜太快,应劳逸结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16 23:37 , Processed in 0.30208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