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8|回复: 0

[国际商务师试题] 2012年国际商务师考试《理论与实务》练习题(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7 15: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了帮助考生系统的复习2012年国际商务师考试课程,全面的了解国际商务师考试教材的相关重点,小编特编辑汇总了2012年国际商务师考试辅导资料,希望对您参加本次考试有所帮助!
+ j5 ~! V, V& o+ k5 M, m  e( P  国际商务师考试《理论与实务》练习题
5 U  d9 s- e5 o- O; p- Z; I  问答题
+ e7 H* J, N, ?; [# ^- L1 S  1.简述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的关系。1 E  Q  o( f1 {7 W( b7 _  W- V
  商品的国际价值是在其国别价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别价值是国际价值的基础,而国际价值是国别价值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更高级阶段上的转变形式。两者所包含的内容实质都是一样的,即商品价值的大小——无论是国内价值还是国际价值,都取决于商品本身凝结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多少。但由于各国生产力水平的不一致,商品的国际价值一般不是国别价值在世界市场上等量的代名词,其在量上与国别价值通常都是有所差别的。国别价值是由该国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国际价值则由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决定。
# L+ e2 P9 U9 b, T( K  另外,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在表现形式上也不尽相同。商品的国别价值是以该国的货币表示的。而在世界市场上,商品普遍地展开它们的价值。因此商品的国际价格形态是以世界货币表示的。) p, u4 b1 x) I0 g- H& y: l
  2.简述影响国际价值量的一些因素。1 o$ T1 R9 E. G3 B! S5 F+ _
  国际价值量首先受国际分工和一国与世界市场联系的广度与深度的影响。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和资本主义社会初期,随着地区性对外贸易的发展,已经出现了统一的国际价值。随着广阔的资本世界市场的形成,国际贸易的巨大发展,形成了世界性的国际价值。随着资本的国际化、生产的国际化、跨国公司的大量出现,随着地区经济一体化,国际价值的形成直接在生产中取得愈来愈重要的地位。随着战后国际分工广度与深度的发展,世界市场日益扩大,使各国的国民价值更多地体现出来。
* a' x4 r. o* N: B0 f5 d+ w  其次,国际价值由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决定,而这个平均单位又取决于两个因素: (1)世界上某种商品生产的平均的技术水平;(2)世界上生产该商品的平均劳动强度和劳动的熟练程度。因此,凡能改变这两者的因素, (如各国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及劳动强度)都会影响国际价值量。此外,由于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在要素流动性上存在着差异,换言之,由于各国国民经济的相对独立性,使得一个新的因素——贸易参加国的贸易量也影响着国际价值量。/ B$ m  X2 Z0 K& n/ L( P
  3.为什么在国际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贸易双方均能够获得“比较利益”?5 r( h, l8 f* n/ k# c) T' l
  从商品国际价值的形成,可知同一种商品具有国别价值和国际价值两种根本不同的价值尺度。商品在国内交换时,以国别价值作为衡量的尺度;而在国际交换时,则是以国际价值作为衡量的尺度。这两种不同的价值之间存在着比较差异,它既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也是国际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商品的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存在“比较差异,在国际贸易中就出现了”比较利益“,因此,在正常的、平等的贸易条件下,国际交换的双方都能获取贸易利益。7 J' q  s: S7 S' p
  4.在国际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贸易双方通过何种方式获得“比较利益”?' T' C# e2 i  l9 E
  在国际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贸易双方可以通过下述方式获取“比较利益”。
# `, V, T% j" h1 ]9 V  (1)交换的各国各有一种商品或一类商品的国别价值低于国际价值,即各有一种商品或一类商品占优势,那么,各国生产本国占优势的商品,就可以以较少的国内社会必要劳动换取较多的国际社会必要劳动,节约更多的本国社会必要劳动,取得互利。
7 s9 r6 i; }# q/ Q( J  (2)交换双方,有一国的两种商品的国别价值都低于国际价值,但程度不同;而另一国的两种商品的国别价值都高于国际价值,但程度也有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一国生产优势最大的产品,另一国生产劣势商品中劣势较小的产品,通过按国际价值进行交换,双方都可以节约本国的社会必要劳动,从而获利。7 l% U  D& A5 r1 C# A7 R; @1 y
  5.为什么在具体的商品交换时,国际市场价格和国际牛产价格并不总是一致的?
2 l8 P- f, D  x% Z  商品的国际生产价格是商品价格变动的中心。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来进行,但这不是说,在每——次商品交换时,国际市场价格都是和国际生产价格相一致的。这是因为:
  y/ F: D1 h/ j0 C& x% z  (1)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规律在起作用,商品的供给和需求经常是不平衡的,因而使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经常高于或低于国际生产价格。当商品的供给超过需求时,国际市场价格会低于国际生产价格,当商品的需求超过供给时,国际市场的价格又会高于国际生产价格。; Q. f1 |6 ~1 F; O/ P1 b$ k+ l
  (2)价格本身的变动,又会反过来影响供给与需求的变化。使它们逐渐地趋向平衡,从而使国际市场价格接近国际生产价格。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该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将上涨,许多国家的商品生产者为较高的利润所吸引,就会增加这一商品的生产,这一商品的供给趋于增加,从而阻止国际市场价格的进一步上涨而转为回落。相反,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引起国际市场价格下落,许多国家的商品生产者因无利可图或利润较少,就会减少这一商品的生产,这一商品的供给于是逐渐减少,从而阻止国际市场价格的进一步下降并转为回升。1 M: Q' S. U! G( y+ a6 x+ x9 O7 s
  6.简述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 I4 F# r  ^6 U: y" m# G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穆勒在其《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相互需求原理,并以此解释国家间商品交换比价的确定。
9 ^; ?% \  s; v, O; Z' u  穆勒首先假定:两国所投入的生产成本相同,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有差异。在此基础上他认为,国家间商品交换的比价是由两国间的相互需求决定的。按照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进行推论,两国间进行商品交换的比价存在着一定的界限,即应介于两国国内交换比价之间。而在此交换比价界限范围内应如何来确定具体在哪一个价位点上双方进行交换,李嘉图并未予以说明。穆勒经研究认为,在由比较成本所决定的国际交换比价界限内,两国间具体的交换比率是由两国对彼此商品的需求强度决定的。如果英国对德国生产的B产品的需求强度大于德国对英国生产的A产品的需求强度,则在双方相互需求达到均衡时(即一国输出的产品数量,恰好等于另——国输入产品的数量)所形成的交换比价,就更接近于英国国内的交换比价。相反,如果德国对英国生产的产品A的需求强度超过英国对德国生产的产品B的需求强度,则在双方相互需求达到平衡时所形成的交换比价,就更接近于德国国内的交换比价。
0 {; N3 n7 [, E# m! G) G  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还说明,由于两国对彼此商品相互需求的强度不一样,由此确定的均衡交换比价或贸易条件对这两个国家的有利程度也不一样。如果一个国家以它的产品和另一个国家进行交换,它对另一个国家产品的需求和另一个国家对它的产品需求的数量及需求增加的程度比较,外国对其商品的需求越是超过它对外国商品的需求,贸易条件就越是对它有利,贸易条件也就越接近外国国内的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价,也就是说它的—一定数量的商品就可以换回更多的外国商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5-2 22:12 , Processed in 0.18931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