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回复: 0

[主管药师] 2011主管药师复习辅导:沉淀滴定法——银量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2 13:3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定义
  以硝酸银液为滴定液,测定能与Ag+反应生成难溶性沉淀的一种容量分析法。
  二、原理
  以硝酸银液为滴定液,测定能与Ag+生成沉淀的物质,根据消耗滴定液的浓度和毫升数,可计算出被测物质的含量。
  反应式:?Ag+ + X- → AgX↓
  X-表示Cl-、Br-、I-、CN-、SCN-等离子。
  三、指示终点的方法
  (一)铬酸钾指示剂法
  1.原理
  用AgNO3滴定液滴定氯化物、溴化物时采用铬酸钾作指示剂的滴定方法。滴定反应为:
  终点前?Ag+ + Cl- → AgCl↓
  终点时?2Ag+ + CrO42- → Ag2CrO4↓(砖红色)
  根据分步沉淀的原理,溶度积(Ksp)小的先沉淀,溶度积大的后沉淀。由于AgCl的溶解度小于Ag2CrO4的溶解度,当Ag+进入浓度较大的Cl-溶液中时,AgCl将首先生成沉淀,而[Ag+]2[CrO42-]<Ksp,Ag2CrO4不能形成沉淀;随着滴定的进行,Cl-浓度不断降低,Ag+浓度不断增大,在等当点后发生突变,[Ag+]2[CrO42-]>Ksp,于是出现砖红色沉淀,指示滴定终点的到达。
  2.滴定条件
  (1)终点到达的迟早与溶液中指示剂的浓度有关。为达到终点恰好与等当点一致的目的,必须控制溶液中CrO42-的浓度。每50~100ml滴定溶液中加入5%(W/V)K2CrO4溶液1ml就可以了。
  (2)用K2CrO4作指示剂,滴定不能在酸性溶液中进行,因指示剂K2CrO4是弱酸盐,在酸性溶液中CrO42-依下列反应与H+离子结合,使CrO42-浓度降低过多,在等当点不能形成Ag2CrO4沉淀。
  2CrO42- + 2H+ →← 2HCrO4- →← Cr2O72- + H2O
  也不能在碱性溶液中进行,因为Ag+将形成Ag2O沉淀:
  Ag+ + OH- → AgOH
  2AgOH → Ag2O↓+ H2O
  因此,用铬酸钾指示剂法,滴定只能在近中性或弱碱性溶液(pH6.5~10.5)中进行。如果溶液的酸性较强可用硼砂、NaHCO3或CaCO3中和,或改用硫酸铁铵指示剂法。
  滴定不能在氨性溶液中进行,因AgCl和Ag2CrO4皆可生成[Ag(NH3)2]+而溶解。
  3.主要应用
  本法多用于Cl-、Br-的测定。
  (二)硫酸铁铵指示剂法
  1.原理
  在酸性溶液中,用NH4SCN(或KSCN)为滴定液滴定Ag+,以Fe3+为指示剂的滴定方法。滴定反应为:
  终点前?Ag+ + SCN- → AgSCN↓
  终点时?Fe3+ + SCN- → Fe(SCN)2+(淡棕红色)
  卤化物的测定可用回滴法,需向检品溶液中先加入定量过量的AgNO3滴定液,以为Fe3+指示剂,用NH4SCN滴定液回滴剩余的AgNO3,滴定反应为:
  终点前?Ag+(过量) + X- → AgX↓
  Ag+(剩余量) + SCN- → AgSCN↓
  终点时?Fe3+ + SCN- → Fe(SCN)2+(淡棕红色)
  这里需指出,当滴定Cl-到达等当点时,溶液中同时有AgCl和AgSCN两种难溶性银盐存在,若用力振摇,将使已生成的Fe(SCN)2+络离子的红色消失。因AgSCN的溶解度小于AgCl的溶解度。当剩余的Ag+被滴定完后,SCN-就会将AgCl沉淀中的Ag+转化为AgSCN沉淀而使重新释出。
  AgCl →← Ag+ + Cl-
  ↓
  Ag+ + SCN- →← AgSCN
  这样,在等当点之后又消耗较多的NH4SCN滴定液,造成较大的滴定误差。
  2.滴定条件及注意事项
  (1)为了避免上述转化反应的进行,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a 将生成的AgCl沉淀滤出,再用NH4SCN滴定液滴定滤液,但这一方法需要过滤、洗涤等操作,手续较繁。
  b 在用NH4SCN滴定液回滴之前,向待测Cl-溶液中加入1~3ml硝基苯,并强烈振摇,使硝基苯包在AgCl的表面上,减少AgCl与SCN-的接触,防止转化。此法操作简便易行。
  c 利用高浓度的Fe3+作指示剂(在滴定终点时使浓度达到0.2mol/L),实验结果证明终点误差可减少到0.1%。
  (2)此外,用本法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a 为防止Fe3+的水解,应在酸性(HNO3)溶液中进行滴定,在酸性溶液中,Al3+、Zn2+、Ba2+及CO32-等离子的存在也不干扰。与铬酸钾指示剂法相比,这是本法的最大优点。
  b 为避免由于沉淀吸附Ag+过早到达终点,在用硝基苯包裹AgCl沉淀时,临近终点应轻轻旋摇,以免沉淀转化,直到溶液出现稳定的淡棕红色为止。
  c 本法测定I-和Br-时,由于AgI和AgBr的溶解度都小于AgCl的溶解度,不存在沉淀转化问题,不需加入有机溶剂或滤去沉淀,滴定终点明显确切。
  d 滴定不宜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否则红色络合物褪色。
 
           (三)吸附指示剂法
  1.原理
  用AgNO3液为滴定液,以吸附指示剂指示终点,测定卤化物的滴定方法。
  吸附指示剂是一些有机染料,它们的阴离子在溶液中很容易被带正电荷的胶态沉淀所吸附,而不被带负电荷的胶态沉淀所吸附,并且在吸附后结构变形发生颜色改变。
  若以Fl-代表荧光黄指示剂的阴离子,则变化情况为:
  终点前?Cl-过量?(AgCl)Cl-┇M+
  终点时?Ag+过量?(AgCl)Ag+┇X-
  (AgCl)Ag+吸附Fl-?(AgCl)Ag+┇Fl-
  (黄绿色)?(微红色)
  2.滴定条件
  为了使终点颜色变化明显,应用吸附指示剂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吸附指示剂不是使溶液发生颜色变化,而是使沉淀的表面发生颜色变化。因此,应尽可能使卤化银沉淀呈胶体状态,具有较大的表面。为此,在滴定前应将溶液稀释并加入糊精、淀粉等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以形成保护胶体。同时,应避免大量中性盐存在,因为它能使胶体凝聚。
  (2)胶体颗粒对指示剂离子的吸附力,应略小于对被测离子的吸附力,否则指示剂将在等当点前变色。但对指示剂离子的吸附力也不能太小,否则等当点后也不能立即变色。滴定卤化物时,卤化银对卤化物和几种常用的吸附指示剂的吸附力的大小次序如下:
  I->二甲基二碘荧光黄>Br->曙红>Cl->荧光黄
  因此在测定Cl-时不能选用曙红,而应选用荧光黄为指示剂。
  (3)溶液的pH应适当,常用的吸附指示剂多是有机弱酸,而起指示剂作用的是它们的阴离子。因此,溶液的pH应有利于吸附指示剂阴离子的存在。也就是说,电离常数小的吸附指示剂,溶液的pH就要偏高些;反之,电离常数大的吸附指示剂,溶液的pH就要偏低些。
  (4)指示剂的离子与加入滴定剂的离子应带有相反的电荷。
  (5)带有吸附指示剂的卤化银胶体对光线极敏感,遇光易分解析出金属银,在滴定过程中应避免强光照射。
  四、形成不溶性银盐的有机化合物的测定
  巴比妥类化合物,在其结构中的亚胺基受两个羰基影响,上面的H很活泼,能被Ag+置换生成可溶性银盐,而它的二银盐不溶于水,利用这一性质可进行测定。
  五、滴定液的配制与标定
  (一)硝酸银滴定液
  1.配制?间接法配制
  2.标定?用基准氯化钠标定,以荧光黄指示液指示终点。
  3.贮藏?置玻璃塞的棕色玻瓶中,密闭保存。
  (二)硫氰酸铵滴定液
  1.配制?间接法配制
  2.标定?用硝酸银滴定液标定,以硫酸铁铵指示液指示终点。
  六、注意事项
  1.用铬酸钾指示剂法,必须在近中性或弱碱性溶液(pH6.5~10.5)中进行滴定。因铬酸钾是弱酸盐,在酸性溶液中,CrO42-与H+结合,降低CrO42-浓度,在等当点时不能立即生成铬酸银沉淀;此法也不能在碱性溶液中进行,因银离子氢氧根离子生成氧化银沉淀。
  2.应防止氨的存在,氨与银离子生成可溶性[Ag(NH3)2]+络合物,干扰氯化银沉淀生成。
  3.硫酸铁铵指示剂法应在稀硝酸溶液中进行,因铁离子在中性或碱性介质中能形成氢氧化铁沉淀。
  4.为防止沉淀转化(AgCl+SCN-→← AgSCN+Cl-),硫酸铁铵指示剂法加硝酸银滴定液沉淀后,应加入5ml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或1~3ml硝基苯,并强力振摇后再加入指示液,用硫氰酸铵滴定液滴定。
  5.滴定应在室温进行,温度高,红色络合物易褪色。
  6.滴定时需用力振摇,避免沉淀吸附银离子,过早到达终点。但滴定接近终点时,要轻轻振摇,减少氯化银与SCN-接触,以免沉淀转化。
  7.吸附指示剂法,滴定前加入糊精、淀粉,形成保护胶体,防止沉淀凝聚使吸附指示剂在沉淀的表面发生颜色变化,易于观察终点。滴定溶液的pH值应有利于吸附指示剂的电离,随指示剂不同而异。
  8.吸附指示剂法选用指示剂应略小于被测离子的吸附力,吸附力大小次序为I->二甲基二碘荧光黄>Br->曙红>Cl->荧光黄。
  9.滴定时避免阳光直射,因卤化银遇光易分解,使沉淀变为灰黑色。
  10.有机卤化物的测定,由于有机卤化物中卤素结合方式不同,多数不能直接采用银量法,必须经过适当处理,使有机卤素转变成卤离子后再用银量法测定。
  七、适用范围
  1.铬酸钾指示剂法: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用硝酸银滴定液滴定氯化物、溴化物时采用铬酸钾指示剂的滴定方法。
  2.硫酸铁铵指示剂法:在酸性溶液中,用硫氰酸铵液为滴定液滴定Ag+,采用硫酸铁铵为指示剂的滴定方法。
  3.吸附指示剂法:用硝酸银液为滴定液,以吸附指示剂指示终点测定卤化物的滴定方法。
  八、允许差
  本法的相对偏差不得超过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1 17:20 , Processed in 0.21253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