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7|回复: 0

[综合辅导] 2012年卫生中药师考试综合辅导:正确书写中药名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2 21:4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药品种繁多,名称复杂,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现象比较严重,尤其是一些医务人员任意生造药名,更增加了中药品名混乱的现象。对此,笔者认为,医师应当正确书写和称呼中药名称,以免造成差错事故,贻害病患者。
笔者发现,一些中医在开处方时,常将某些中药品名任意简化,或以别字代替,如把蒲黄写成“卜黄”;把拳参写成“子参”。更有甚者,为使所开处方不外流,与药房协定处方中药名称,胡编乱造,如把白芷写成“无字”,青皮写成“小鬼”,陈皮写成“烂草”,当归写成“立来”等。这些品名的简写或滥用,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少。
一、容易出现差错事故。如某处方因把蝉蜕写成“虫蜕”,配方者误配给蛇蜕;处方用名“二仁”应付何药?有的认为应付枣仁、柏子仁,有的认为应付郁枣仁、火麻仁,理解不同,处方往往被配方者误解。由于不同品名的中药,其品名中一两字相同者原非少数,如“豆蔻”有红豆蔻、白豆蔻、草豆蔻,肉豆蔻之分:“苓”有茯苓、赤茯苓、土茯苓、猪苓之别:“仁”有桃仁、杏仁、枣仁、郁李仁、冬瓜仁等十余种之多:“皮”有陈皮、青皮、冬瓜皮、姜皮二十余种之广,如果处方药味名称仅写“二蔻”、“二苓”、“二仁”、“二皮”等笼统的名称,往往使配方者无所适从,有的据方意也难审辨。尤其当前中药调配人员不少未经系统学习,中医药基础理论差,又缺乏经验,因而很容易出现差错事故。
二、简写的中药品名,尤其极少见的,或任意生造的,配方者一旦看不懂,也往往以“缺味”或“无货”了之,给病人家属造成负担。某医院一处方将青皮写成“小鬼”,陈皮写作“烂草”,病家跑了好多药店均配不齐,最后还是由“系铃人”“解了铃”。可见,无中生有、任意编写产生的麻烦有多大。
三、不利于中药推广。中药大都依其药物的形态、颜色、产地、性味功能、生长特性或某些典故而命名,有其一定的来历和意义。如乌头因其块根似乌鸦的头,蜂房因其是蜂的巢穴,而各得其名,使人一见其名,就略知其药。而一经乱写,乌头写成“无头”,蜂房写成“风湿”(蜂室的谐音),则面目全非,意义迥然不同,使中药品名更加复杂化,不利于中药人员和配方者工作。
目前,中药品名一般分为正名、别名两类。正名又叫通用名,为全国大部分地区所通用和历代本草著作所沿用,GSP要求以中国药典所载为标准,饮片斗前应写正名正字。别名又叫异名、地方名、俗名和土名,如益母草又名坤草,金银花又叫忍冬花、双花,淫阳藿又名仙灵脾等。有些中药别名颇多,几个甚至十几个,但绝大多数目前已不通用,只有少数在某些地区使用。
          
医和药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为了对患者负责,确保医师立方旨意,建议医师书写中药处方时,应以中国药典名称为标准,正确书写和称呼中药品名,使传统的中药品名正规化,使调配工作人员和广大患者有所适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5-3 13:24 , Processed in 0.55252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