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5|回复: 0

[初级中药师] 初级中药师考试辅导知识: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2 21: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古代解剖知识为基础
  《黄帝内经》较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因病机,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养生、防治等方面的内容,确立了中医药学理论的基本框架。《内经》首先运用了“解剖”的方法,提出了解剖学概念,并将解剖技术运用于医学研究,成为中医药学理论形成的主要条件之一。如《灵枢》指出:“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内经》所载的人体骨骼、血脉长度、内脏器官大小和容量等,基本符合人体的实际情况。这些认识在某些方面虽然大多仍是宏观的表层观察,有一定局限性,但为藏象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形态学的基础。
  (二)疾病认识和治疗经验的积累
  古代长期医疗实践用药经验的积累和反复验证,为中医药学理论和临床方药应用体系打下了丰厚的基础。如《五十二病方》记载病证52种,药物247种;十三经中记载病证180余种;《山海经》记载疾病38种,药物一百多种;《伤寒杂病论》进一步总结前人临床医学成就,确定了临床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的医学实践体系;《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集东汉以前药物学研究和实践经验之大成,成为中药学发展的奠基之作,并大多数为药典所收载。
  (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的渗透
  古代“诸子百家”的学术争鸣和交流,为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确立奠定了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基础。而在其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中,广泛吸纳了当时高度发展的天文、历法、气象学、地理学、物候学、数学等多学科知识,从而构成了《黄帝内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科学底蕴。
  (四)古代哲学的影响
  主要体现于应用精气学说(即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等方法论,将散在的医疗实践经验,通过归纳总结和分析研究,使之逐步系统化和理论化,从而使感性的医疗知识升华为理性的医学理论,上升为比较完整而系统的中医药学理论体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4-29 21:24 , Processed in 0.19896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