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3|回复: 0

[模拟题] 政法干警招考行测专项特训题—常识判断(2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5 20: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常识判断】
  1. 古代“子时”指的是(  )。
  A.晚上9点一晚上11点   B.晚上10点一晚上12点
  C.晚上11点一凌晨1点   D.晚上12点一凌晨2点
  【参考答案】C。我国古有十二地支计时法。子时,指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相当于23点整至凌晨1点整。
  2. 在汉字的形体演变过程中,位于小篆和楷书之间的字体是(  )。
  A.金文  B.大篆
  C.隶书  D.草书
  【参考答案】C。汉字经历了6000多年的发展过程。其形体演变是从甲骨文、金文变为小篆,再变为隶书、楷书、行书,其总的趋势是从繁到简。
  3. 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与历届奥运会相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设置的比赛大项最多  B.打破的世界纪录最多
  C.金牌和奖牌分布最广  D.参加国家和地区最多
  【参考答案】A。第29届奥运会共有204.个国家和地区的l万多名运动员参加,是参加国家和地区最多的一届奥运会,共打破了43项世界纪录,创下了历届奥运会破纪录之最,而奖牌分布,也比上一届更广泛∶共有56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获得金牌.86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获得奥运会奖牌。本届奥运会比赛共设28个大项,302个小项。故本题答案为A。
  4. 剧烈运动后,人们常常满脸通红,大汗淋漓,这主要是因为皮肤的什么功能?(  )。
  A.保护和排泄      B.排泄和调节体温
  C.排泄和感受外界刺激  D.保护和感受外界刺激
  【参考答案】B。皮肤有汗腺组织,能排除一些体内代谢物,并以排汗的形式表现出来。人剧烈运动后,人体内的温度很高,为保持体温的恒定,皮肤表面血管扩张,毛孔增大,排汗增多,汗液蒸发可以带走一定的热量,起到降温的作用。即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作用,故本题答案为B。
  5.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立木取信——商鞅   B.卧薪尝胆——勾践
  C.围魏救赵——孙武   D.图穷匕见——荆轲
  【参考答案】C。围魏救赵的提出者是孙膑,它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故本题答案为C。
  6. 下列说法中,所含光学知识原理达两种以上的是(  )。
  A.镜中花,水中月    B.猪八戒照镜子
  C.海市蜃楼       D.潭清疑水浅
  【参考答案】C。“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幻影,是地球上的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海市蜃楼是由于不同的空气层有不同的密度,而光在不同密度的空气中有不同的折射率。也就是因地面上的暖空气与高空中的冷空气之间密度不同。对光的折射率不同而形成的。A是光的反射现象,D是光的折射现象,与筷子插入水中看上去变弯是一个道理。B也是光的折射。故本题答案为C。
  7. 对于古代称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阁下是对长辈的尊称
  B.足下是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互相尊敬的称呼
  C.内子用于丈夫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
  D.“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
  【参考答案】A。“阁下”多用于书信中,是对那些具有显赫的地位、尊严或价值的人——用作对某些高级的显要人物(如罗马天主教主教、国家的统治者、大使、总督)的尊称或称呼,属敬词。一般不用来称呼长辈。
  8. 下列关于我国传统节日的描述,与古代的说法或传说不相符的是(  )。
  A.元宵节挂红最早跟佛教仪式有关联
  B.清明节吃寒食最早是为了纪念一位先皇
  C.中秋节吃月饼曾与反抗元朝的统治有关
  D.古代的春节叫元旦,意为一年的第一天
  【参考答案】B。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故本题答案为B。
  9.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大兴安岭在我国黑龙江省境内,是全国面积最大的林区
  B.内蒙古是中国发现岩画最丰富的地去
  C.松辽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是世界著名的玉米带
  D.辽宁省在“中华民国”时期被称为奉天省
  【参考答案】A。大兴安岭位于我国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和黑龙江北部,是我国最北、面积最大的现代化国有林区。总面积8.46万平方公里。所以并非全部位于黑龙江省境内。
  10.以下不可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  )。
  A.针灸         B.济公的传说
  C.绍兴黄酒的酿制技艺  D.青岛“啤酒节”
  【参考答案】D。“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A、B、C都有悠久的历史和社会认同感,唯有D除外。故本题答案为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19 01:59 , Processed in 0.33292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