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2|回复: 0

[申论] 2011年政法干警申论热点:省长回帖致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5 21:3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热点链接:
  6月17日10时47分,网友zhangou2952在天涯论坛贵州版块发了篇题为《致贵州省长的一封信》的帖子,直指贵州公务员招考办事效率低下、考试时间没有明确安排、笔试完两个月不安排面试、招考过程不透明等问题。
  尊敬的赵省长:您好!
  早已按捺不住对公务员招考部门蜗牛般办事效率的愤怒,贵州公务员招考部门诚可谓乏善可陈:
  缺乏计划。对考试各环节没有明确的时间安排。公务员招考作为政府招录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严谨严肃是其基本要求,我贵州却连考试各环节的具体时间都无安排,一也。
  无透明度。报名的时候没有适时公布招考职位的具体报名人数,造成一些职位考生扎堆,一些职位又无人问津,令考生极度盲目,这是对考生严重不负责任的表现,二也。
  办事低效。前几年,贵州没有加入联考阵营,无任何参照对象,人事招考部门自有千万理由来敷衍塞责。今此联考,其他省市的招考效率让贵州人事效率无地自容,三也。
  态度不端。5月底,人事厅于网站自导乌龙事件,一时走红于网络各大论坛,在网民口诛笔伐之下,贵州省公务员局方才避重就轻地表达了一下歉意。由此可见一斑,四也。
  2011年4月24日,全国21个省市联招公务员,贵州省人事部门至今没有发布招考各环节的具体时间安排,让广大考生一直处于盲目的等待之中。纵观邻市重庆,同样的"4·24"招考,现已进入公考的最后一环--政审。反观贵州,成绩公布10余天,竟连考试排名也还未有发布,让黔黎情何以堪?
  窃以为,不能把落后简单归责于地理的闭塞,对于贵州而言,更应从思想认识上找原因。贵州之落后,与当地政府的长期短视和倦怠,实在难脱干系。今日,广大考生迁怒于贵州人事部门,无非是要力促某些机构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力促具有高度责任心、紧迫感的政府早日成形。
  何时才能不让广大考生漫长等待?何时才能不让贵州百姓痛苦等待?诚盼省长的答案!
夏安
  这篇帖子发出后,起初关注度并不高,只有寥寥数人回复。然而,4天后,贵州省省长赵克志作出了回复,这篇帖子的访问量也一下子超过2500。
  zhangou2952网友:
  你好!2011年6月17日你在天涯论坛贵州版块发的帖子《致贵州省长的一封信》我已看到。我代表贵州省人民政府向你和广大考生对我省公务员招考工作的关心和监督表示感谢。
  在我省这次公务员招考过程中,由于主管部门工作方面的原因,我省公务员招考工作进度慢于全国多数省份,5月30日还因省人事人才网站后台技术人员失误发生了考生加分信息网上公示错误的情况,影响了招考工作的正常进行,给广大考生带来了不便。对此,我代表贵州省政府和公务员招考主管部门向广大考生表示歉意!
  针对当前我省公务员招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已责成我省公务员招考主管部门高度重视、认真总结、吸取教训,并提出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改进工作方式,完善工作计划,提高工作效率和透明度,以严谨、负责的态度,做好公务员招考工作。我省已确定,6月23日前公布全省考生笔试排名情况和省直及垂管系统招考职位的现场资格复审人员名单,并于7月15日左右进行面试工作。
  希望广大考生和社会各界继续关心、监督我省公务员招考工作,使我们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招考,将更多的优秀人才吸引到公务员队伍中来。
  贵州省省长 赵克志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一日
  名师解读:
  如何对待"网络民意"?
  开放、尊重,正是回答"如何对待网络民意"这个问题的最为理性与智慧的态度。
  也唯有开放与尊重,才能让民意有最充分的表达,最大程度上保障宪法规定的公民的言论权利、向国家提出建议与批评的权利,也就是温总理所说的,"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唯有开放与尊重,才能最大程度上吸纳民意,集思广益,发现问题,找到方法,避免失误;唯有开放与尊重,才能将权力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群众是无所不在的眼睛,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唯有开放与尊重,才能拉近党和政府与民意的距离,有效沟通、有效互动,民怨得以宣泄,危机得以化解,极端事件得以避免,政府公信得以树立;唯有开放与尊重,让各种观点充分呈现、互相碰撞,才能让偏激者趋于理性,狂热者趋于冷静,假象得以揭穿,真相得以呈现;民意可用,民气可用,唯有开放与尊重,才能把网络民意化为打击腐败、推动改革的后盾与助力。
  但也毋庸讳言,开放、尊重还没有成为当下政府与官员面对网络民意时的普遍态度。现实问题是,一边是"民意直通中南海",直抵总书记、总理的案头,另一边,则是一些地方政府的部门及其官员对网络民意的排斥、冷落、疏远甚至打压,在某些地方,民意与政府的距离依然邈若云汉。究其原因,首先是某些官员在认识上有待深入、观念上有待转变,其次则可能源于利益选择---当"网络民意"与自身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某些政府部门与官员,很自然地站在了网络民意的对立面。
  那么要让各级官员对待网络民意保持"开放"、"尊重"的态度,就不能仅仅依靠官员个人认识的转变,而须辅之以制度推动,比如改革政绩考核机制、干部选任机制,让"民意"在政绩考核、官员任用上拥有更多的发言权、占有更大的分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5-18 04:29 , Processed in 0.16257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