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7|回复: 0

[专业综合II] 政法干警中国法制史笔记:清末法制史知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5 22: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预备立宪”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但它不是立即生效的宪法文件,而是宣布要有九年的预备立宪期限,它只是九年后制定宪法的准则。
1911年《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在性质上属于临时宪法。它采用了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和责任内阁制。但未规定人民的权利。
资政院,1910年正式建立,是“预备立宪”过程中设立的咨询机构,清政府宣布在国会召开前,由资政院代行国会的权力。但这个机构完全是秉旨办事的御用机构,没有自由议事的权力。
二、清末修订的主要法律和法律草案
《大清现行刑律》和《大清新刑律》:前者颁行于1910年5月,是过渡性法典,是在《大清律例》的基础上加以修改完成的。后者公布于1911年1月,未及实施,是中国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刑法典。
《大清商律草案》:1904年1月颁行《商人通例》和《公司律》,合称为《钦定大清商律》;1908年修订法律馆完成《大清商律草案》,1911年农工商部起草了《改订大清商律》,但都未正式颁行。
《大清民律草案》:1911年8月完成,未正式颁行,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民法典草案。
《大清刑事诉讼律草案》和《大清民事诉讼律草案》:1910年底完成,未及颁行,仿自德、日诉讼法典。
《大理寺编制法》,1906年制定的关于大理寺和京师审判组织的单行法规。
《法院编制法》,1910年颁布的仿自日本的法院组织法,未能实施。
三、清末司法体制的变化
(一)司法体制改革:司法机关名称和职能的变化,审级变化。
(二)领事裁判权。
首次见于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及税则》和《虎门条约》。简单地说,享有领事裁判权国家的侨民在中国成为民事或者刑事案件的被告时,中国司法机关无权过问,而由该国领事按照该国法律审理;如果这些国家的公民是原告,要由中国司法机关审理时,其领事也有权出席观审,如认为审判过程或者判决有不妥之处,可提出新的证据。
会审公廨:1864年清政府与英美法三国在上海租界内设立的特殊审判机构。一般由中国官员主审,外国官员观审或参审,审理以华人为被告的涉及外国人的民刑案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5-7 09:53 , Processed in 0.25139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