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22|回复: 0

[其他] 《道德情操论》[ 亚当·斯密(英)][樊冰 译][pdf电子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27 14: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三峡出版社2009年6月版

. x) G9 F  d7 i$ I3 t* `《道德情操论》共分七部分,修订过六次。在书中,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 " J" \( a; a4 h; ~
  相比《国富论》,《道德情操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对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而它对处于转型期的我国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对处于这场变革中的每个人更深层次地了解人性和人的情感,最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 Z, q$ h* N5 d+ U2 A) y
  身处急剧变革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每一个普通人都面临着贫富差距拉大,企业改革,股市非理性繁荣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身处其中又常常感到被自私、虚荣、妒嫉、仇恨、贪婪和背信弃义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围,因而更加向往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俭、自我克制等人性的美德。而这些不道德和道德,以及衍生出以上种种人类情感的“同情感”正是200多年前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撰写《国富论》之前,甚至在写完《国富论》之后一直不厌其烦反复思考的焦点。他耗费毕生的心血把这些思考写成了这本十分罕见的,也可以说是至今唯一的一本全面、系统分析人类情感的作品,他想告诉读者——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受道德感念的约束,不要去伤害别人,而是要帮助别人,这种“利他”的道德情操永远地种植在人的心灵里。而且,每个人对这种人类朴素情感的保有和维持对整个市场经济的和谐地运行,甚至民族的强盛将是至关重要。要正确理解真正的“市场经济”,经济学之父的这本巨著是必读作品。" R; L3 J# ]/ D! B

3 S# n9 B& _. P7 f. U0 \译者序 ; ]* }" D% q/ F+ l# c
  告读者
) @0 o5 |& ^# n  第一篇 论行为的合宜性 - u- L  ]3 m; ^% z+ o+ m9 ?( c& R
  第一章 论合宜感
% Z7 x  C$ Y) S5 U' I5 G8 k! B  第一节 同情感 $ k8 C8 E  n( I- p. U, d
  第二节 论彼此同情的快感   p5 K5 _2 i) B- {
  第三节 论通过他人的情感与我们的是否相合来评论他人的情感合宜与否的方式
: r5 G0 b, b+ s- O7 X  第四节 续前节 + R. Y" O0 N" z) H) V! ]% W# t
  第五节 论可亲与可敬的美德
; F. K% n# j% T. k  第二章 论各种感情合宜的程度
3 H0 Y: t4 u/ m' j% @  引言 " V- k0 v) X. t% n
  第一节 论源自身体的感情 0 V# `8 V/ L$ ^; \8 h0 P
  第二节 论源自特殊的想象偏向或习性的感情
, p" s' z7 H$ q1 j, s+ Z  第三节 论不和乐的感情 5 Q$ B; {- b+ j" t% o
  第四节 论和乐的感情
' w+ X- g: h' ]( |# x8 k$ |  第五节 论自爱的感情   z; W: ]/ a" K7 ]" w1 K
  第三章 论处境的顺逆对人类评论行为合宜与否的影响
4 r5 M0 G% D5 D2 X0 C" A% _" ]  第一节 虽然我们对悲伤的同情感通常比对快乐的同情感更为强烈,但悲伤的同情感通常远远不如主要当事人自然感觉到的悲伤那般强烈 $ P7 X9 j6 }9 c5 n
  第二节 论雄心壮志的根源以及地位差别
# R, j1 v. r0 Q9 D" J1 M2 A8 N8 W  第三节 论钦佩富贵与藐视贫贱的心理倾向腐化我们的道德判断 " ]2 l4 I) B, w; s8 ~
  第二篇 论功劳与过失,即论奖赏与惩罚的对象 , B/ {  \& C0 [8 ~6 a: T
  第一章 论功过感 9 ]+ G! P9 a: |2 B( Y
  引言 + `+ J; O! S. ^5 B: ?
  第一节 凡是看起来当受感激的对象,似乎都该受奖赏;同样的,凡是看起来当受怨恨的对象,似乎都该受惩罚
  b, u- m' B, V5 f; q! ^) `4 n  第二节 论当受感激与怨恨的对象
, t7 U! g: f6 O; k" }9 ?5 L; ~2 f2 V/ [9 ~  第三节 如果施惠者的行为未获赞许,则受惠者的感激便很少会有人同情;相反,如果加害者的动机未受谴责,则受害者的怨恨便不会有人同情
* u/ p! {4 u' {  第四节 前几节的要点重述
* m. w7 |4 F$ }1 k0 }  第五节 功过感的分析
. d& y4 O. z# u+ G) f* ~  第二章 论正义与仁慈
. y4 v1 {8 N! D) N3 h0 t2 x  第一节 这两种美德的比较
  [/ p; o+ I( Z% w2 J' ~) Z  第二节 论正义感、自责感,并论功劳感
. q8 v% Q5 s& s# N8 e  第三节 论自然女神赋予心灵这种构造的效用 # {5 D4 S  C3 I) E& T& W. K5 y0 \
  第三章 论运气如何影响人类对于行为功过的感觉 4 s6 {1 J3 z% C
  引言
/ Z6 E( ?7 U# J7 P- Q# S  第一节 论运气所以有这种影响的原因
: c) ^" S4 H  L  第二节 论运气的这种影响的程度 5 ?# I5 b6 m9 f3 T" k; L
  第三节 论这种感觉出轨的终极原因 . k1 a  G  n: K% H, P
  第三篇 论我们品评自己情感与行为的基础,并论义务感 ' M$ B3 e; B/ I3 j' v0 V
  第一节 论自许与自责的原理 ( y2 y- \7 z& A
  第二节 论喜欢受到赞美及喜欢值得赞美;并论害怕受到谴责及害怕应受谴责 * d$ i8 |+ {  j5 m' J+ q
  第三节 论良心的影响与权威 0 s' z0 t4 Z9 }0 \1 `. o+ R. j
  第四节 论自欺的性质,并论概括性规则的起源与应用
* p: q# l& R' v! d" ~' K0 v  第五节 论概括性道德规则的影响与权威,以及这些规则应当被视为神的法律 " I, [1 L: ~; r2 B
  第六节 在哪些情况下,义务感应当是我们唯一的行为原则,以及在哪些情况下,它应当获得其他动机的赞许
9 u- C4 N* ], H% H  U. Q1 D5 C  A  第四篇 论效用对赞许感的影响 # `/ c3 h* |+ x' G$ i. E1 C
  第一节 论合用的外表赋予所有工艺品的美,并论这种美的广泛影响
, j2 D  A, ~6 N* w$ e: Q2 M  第二节 论合用的外表赋予人的性格与行为的美,并论这种美在何等程度内可以被视为赞许该性格或行为的一个根本要素
+ B$ A+ F" l: j, i, f( p% v  第五篇 论社会习惯与时尚对道德赞许与谴责等情感的影响 1 `# z# @4 Y1 f
  第一节 论社会习惯与时尚对美丑概念的影响 - n5 B2 `4 Q  @' y
  第二节 论社会习惯与时尚对道德情感的影响
  I, c% ?, P' V' P' y% J& m  第六篇 论好品格
  }- ]; u" ^3 J0 w* e  引言 0 V3 r! }. N1 Y6 D2 g
  第一章 论个人的性格中影响其自身幸福的那一面,或论审慎
0 R- n; O5 X6 g& v  第二章 论个人的性格中影响他人幸福的那一
/ n/ k; r& H; b' I% _  引言 5 ^5 H. y6 f( p5 e3 ]- ]4 y9 p
  第一节 论自然女神按何种顺序把哪些个人托付给我们照顾
' h% T; z3 x: t( Q3 @) V' ]  第二节 论自然女神按何种顺序把哪些社会团体托付给我们帮助 $ D' {. c1 {) G/ q6 v. [
  第三节 论博爱 0 M1 \& F& T7 z
  第三章 论克己
  W4 i4 `& @* p; F  t+ V5 n  结论 . w/ z% s4 Y! [& B5 }2 `
  第七篇 论道德哲学体系 + }& F" `& S7 u: A5 D# x
  第一章 论道德情感的理论应该探讨的问题
$ k2 D2 W( S" I& c- T, ?2 \! x  第二章 论各种说明美德之性质的学说
& y" X) S, S8 Z  引言
/ ~( ~/ o0 @5 p& F* s  第一节 论主张美德以合宜为本的学说
# K" L0 x! \0 J1 ~9 y: z3 S  J  第二节 论主张美德以审慎为本的学说
! r8 @6 t& i. [, T5 L" ]  V  第三节 论主张美德以慈善为本的学说 6 S. }# {+ ^4 k, o! D( J
  第四节 论善恶不分的学说 . E5 |- p! A: G
  第三章 论各种关于赞许之原理的学说
, J* k" A0 ?$ d7 T  引言
7 c, L: }4 e0 p( R9 U+ j  第一节 论主张赞许之原理本于自爱的学说
: ^( d% ?4 N/ i& D3 E  第二节 论主张赞许之原理本于理性的学说
% z! r$ M" x9 W) L, a  第三节 论主张赞许之原理本于感觉的学说
& u  _4 H) g" _5 d  第四章 论不同的作者处理道德实务规则的方式
; R# ^5 R1 A2 g% P
' C- x% N$ r- e( \+ F& n
: n! h, r3 E- p) C! I! n% T《道德情操论》[ 亚当·斯密(英)][樊冰 译][pdf电子版] 下载
6 I, I: e2 V' B' s2 y  J& a4 r0 E! Q3 R* l; p
& i4 T9 B* b1 t& g
华为网盘附件:
0 D" B( I5 ^7 F【华为网盘】 道德情操论.zip (20.96M)2 @. M8 Q7 }+ l. q
http://dl.dbank.com/c0jkdrhw0l
& F( V4 [$ }. ]( 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5-2 17:24 , Processed in 0.18793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