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4|回复: 0

[导游辅导] 导游考试:单体古建筑的观赏程序及讲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8 15: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台基:
0 d* t) [$ e, q. A  引言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是五代南唐后主李煜在《虞美人》一词中写下的佳句。玉砌就是白大理石砌筑的房屋阶基,也叫台基,而雕栏就是那阶基上的石栏杆,古代也叫钩栏。  ^! U+ C6 u: g, d) y
  发展历史 旧石器时代的先民们厂只是利用天然条件构木为巢,入穴而居;巢居发展成了后世的干栏式 ( 架空 ) 建筑;从穴居到钻出地面,在平地上起房子,我们的祖先化了 300 万年的时间。由房屋初出地面到夏代有了 20 厘米高的台基基,大约又花了 2400 ~ 2800 年。殷代“堂崇三尺”,就是台基高三尺,又升到了 60 厘米的高度。周代,台基的高度已成了显示人们尊贵的标志。天子的朝堂才可有九尺高的台基 ( 合现在的尺是 1 . 8 米 ) 。3 @( J3 Q; f4 r5 e! R/ X
  春秋战国时代,台基不断加大加高,形成了台式建筑,成为建筑中的一个类型。它可以是祭神的坛高高的秃顶平台,也可以是单座的有高台的建筑台榭,的是发展成为许多建筑物都坐落在一个大高台上面的“台”。战国时代,台基的外侧面有了一些小立柱式的贴面装饰。汉代,除了方台基以外,还出现了许多别的样式。$ c+ i/ |5 K$ z
  型态 台基高了,便要做栏杆,方能确保人行安全,一般用石作栏杆叫钩栏。这石钩栏的构造和雕刻都是从木栏杆演变而来。后世的钩栏向单一化和标准化发展,明清时代的钩栏只是在望柱之间嵌上一整块石雕栏板便算构成。望柱头多雕刻云纹,加工也比较简易。
6 `+ ]0 X. I2 S6 g% Z2 ?  Z+ P, q  台基面离外地面有一定高度,因此要做一些踏步 ( 宋代叫踏道,清代叫踏跺 ) 方能上去。皇宫的正殿则有三座台阶,中央的台阶叫陛,皇帝的尊称“陛下”即由此而来.中央台阶的中央又多了一条陛石;上面雕刻着龙风云纹,那是帝后通行的红地御路。有的高规格的殿堂,中央台阶也有安置这条“御路”的,以示尊贵。
# f: n% ^' J/ L" _/ V  随佛教的传入中国古典建筑的台基也发生了变化一须弥座式的台基十分盛行,“须弥”得名须弥山。最早的须弥座是在南北朝时代的石窟寺中的塔座和佛座上出现的。清代对须弥座的式样、尺度,比例、做法等都有规定,除了上面所说的座中央凹进部分亦叫束腰外,上下的弧面分别叫上枭、下枭 ( 通称为 枭 混 ) ,枭面都刻莲瓣‘明清时代有一种叫“八达马”式的莲瓣十分肥厚,上枭上的线条叫上枋,下枭下的线条叫下枋,夹着的一些分条小线道叫皮条线。下枋下面落地部分的基石叫圭脚 ( 也叫龟脚 ) 。, a! [1 r5 [1 \' r6 N7 I6 n
  观斗拱 :
! a1 m- Z& w) q8 W  引言 如果说,中国的古典建筑是一簇美丽的鲜花,那么这斗拱就是她的花蕊。2 Q, K. y* F* m4 W/ w. \/ H; R
  名称来历 斗拱是“斗”和“拱”的复合合名词,是在一根短短的扁方横木端部挖成“拱”状,在拱顶装上一个“斗”,便成了斗供。完备的斗拱组件由斗、拱、昂、枋四种构件组合,但枋只是牵联相邻两座斗拱的加固杆件。斗拱本身则是由垂直和横向的小斗拱构件加上斜昂,一层一层作十字形迭交而成,形态纤丽,是一种在技术上非常先进的空间结构。! L; ~! \1 b8 C8 s: R4 k9 C
  特点 唐代殿堂建筑中的斗棋非常雄大,您到了五台山,便可在南禅寺和佛光寺大殿中欣赏到它们的雄姿。宋、辽、金时代的斗拱也健壮可观;如太原晋祠的圣母殿、云南的曹溪寺大殿,宁波保国寺大殿,大同华严寺善化寺的大殿、三圣殿,正定隆兴寺的摩尼殿都是宋辽金时代的作品,在这些殿中就可以看到宋式斗拱的卓晕英姿。
( o' |' }+ \( Y- m- ^  赏屋顶:7 M. @4 h2 |1 ~7 }
  引言 屋顶是中国古典建筑的三大构成因素之一,它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渊源很早。 6000 多年以前的半坡人对于屋顶的处理就表现出非凡的创造力。
  y8 L% r. c/ ^' d' I; U+ V  [小资料]屋顶的几种主要形式:% e& Y, Z0 K* G+ C+ m
  ( 1)单坡,即普通的披水。- `1 v9 M& a3 l% @
  ( 2)双坡,又可分硬山、悬山(都可以是三角形尖脊或卷棚形弧脊)、封火墙式(民间建筑用得最多)。( D9 U' U/ j' _) L& Y- @; f2 V
  ( 3)四坡,又可分为庑殿、歇山。歇山式屋顶也可以是三角形尖脊或卷棚形弧脊。
& s0 |1 w# ]9 e) Z: b5 J7 o, M  ( 4)攒尖,由于平面的不同,又可分为三边、四边或多边(亦即三角、四角或多角)形攒尖、圆锥或氍包形攒尖和盔顶(一种四坡凹曲面,其状如头盔的攒尖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28 09:15 , Processed in 0.92242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