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7|回复: 0

[导游辅导] 2010年导游资格考试导游基础知识指导:中国古代陵墓建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8 15: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陵墓建筑
( m3 v  I4 f4 X$ j  一、陵墓构成" h9 ^" x3 C# T) I3 e0 p
  陵墓构成包括陵墓建筑、陵墓建筑上的绘画雕刻等文化艺术和随葬品三部分。
2 Y3 B( ?* e8 M! T  我国现存古代陵墓景观有两种展示方式:第一种,地面和地下建筑规模都很庞大,在严格保护的情况下就地开放;第二种,地下规模与布局不适于人流行动,多集中、复制展示,如洛阳的中国第一座古墓博物馆。
$ I4 R- G6 `2 I0 q" C3 o8 P  二、古陵墓类型6 K& k, e4 f7 q( t& r
  古墓中,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可分为3类:
2 U* M4 w  ]0 C) x% ?, Y  1.帝王陵寝:规模大,随葬品丰富。主要有秦始皇陵、汉高祖长陵、汉武帝茂陵、唐太宗昭陵、唐高宗和武则天乾陵、河南巩义宋陵、宁夏西夏王陵、内蒙古成吉思汗陵、南京明孝陵、北京明十三陵、河北清东陵和清西陵等。
, q+ [3 u1 q" F, m5 Y* W. |  2.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名人墓地:除个别著名人物外,一般规模不大,墓中随葬物微薄稀少。如孔林、司马迁墓、岳飞墓等。
, t( a3 v- M7 b, K. I  3.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墓葬:主要有辽宁辽阳汉魏壁画墓、新疆阿斯塔那古墓群、吉林集安高句丽古墓群、麻浩崖墓等。
; Y5 `" F; L1 z0 D9 b  b. M/ i0 e' s- E  三、古陵墓结构
2 d9 u) H$ m" I1 C) b, Q  古墓葬一般分为两部分,即地下部分和地面部分。地下部分包括墓室结构和随葬品,地面部分包括封土和其他陵园建筑。; u9 V2 D, l; \0 {
  (一)地下部分
6 W+ S$ T/ s( T  墓室使用木、砖、石3种材料构造。大型木椁墓室从殷商开始直到西汉达到高潮,出现了“黄肠题凑”的形式。砖筑墓室始于战国末年,此后砖的种类越来越多:空心砖、画像砖等。西汉晚期开始出现石室墓,五代时已经盛行,从明朝开始地宫建筑发展到顶峰,用巨型条石建造大型拱券墓室。墓室中雕刻画像,故称“画像石墓”,从打开的墓穴看,五代前蜀王建与清代乾隆墓穴地宫都有石像雕刻。, [4 h$ u) K. d# L& D, n( r
  (二)地面部分
% E, ?2 E: Y+ a* n' F5 b! C5 a, V  1.封土4 c! y# R& t" v; X" L2 ^6 ?7 G3 B; Z
  大约殷末周初,墓上开始出现封土坟头。春秋战国后,坟头封土愈来愈大,特别是帝王陵墓更为高大。封土形制,是帝王墓穴上方堆土成丘的形状和规模的制度。帝王陵墓封土形制自周朝以来,经历了“覆斗方上”式、“因山为陵”式和“宝城宝顶”式的演化过程。: l( g3 v$ x5 \! y" q/ G
  “覆斗方上”是在地宫上方用黄土堆成逐渐收缩的方形夯土台,形状像倒扣的斗,形成下大、上小的正方形台体。因其上部是一方形平顶,好似锥体截去顶部,故称方上。这种封土形制沿用朝代最多,自周朝一直延续到隋朝,后来又被宋朝选用,秦始皇陵墓的陵冢形体最大。
) y* P4 P8 X' Q  “因山为陵”是将墓穴修在山体之中,以整座山体作为陵墓的陵冢,既体现帝王浩大气魄,又可防盗。唐代帝王陵大多采用此形式,如唐昭陵、乾陵等。因山为陵制度,源自汉文帝霸陵。东晋诸帝亦多因山为陵。南朝诸帝也多仿照。0 A6 C* b8 j) A! y& u2 s* G4 J
  “宝城宝顶”是在地宫上方,砌成圆形或椭圆形围墙,内填黄土夯实,顶部做成穹隆状。圆形围墙称宝城,高出城墙的穹隆状圆顶称宝顶。在宝城之前,有一向前突出的方形城台,台上建方形明楼,称“方城明楼”。明清多采用宝城宝顶形式。; y8 J4 z, t7 g
  2.陵园建筑' f+ v  A% b8 H0 h. {
  帝王陵园的地面建筑,除上述封土外,主要有3个部分。4 u+ M  @( z" J, A8 y, K: o$ V
  祭祀建筑区,建在陵冢前方,是封闭的多进庭院建筑群,供祭祀之用。早期称“享殿”、“献殿”、“寝殿”、“陵殿”等。秦始皇陵北部设有寝殿,开创帝陵设寝先例。明代帝王陵园祭祀建筑区由棱恩门、棱恩殿、配殿、廊庑、祭坛、朝房、值房等建筑组成。清代改棱恩门、祓恩殿为隆恩门、隆恩殿。
/ k$ B2 T; b  h) @+ y5 Y' P# n  神道是从陵园大门直达棱恩门的大道,又称“御路”、“甬路”。唐以前神道并不长,在道旁置少量石刻,在神道入口设阙门。唐朝陵前神道石刻增多,形成大型“石像生”石刻群。明清,帝王陵神道发展达到高峰,明十三陵神道长7千米,清东陵神道长5千米。* o# C- P: e' Q% q9 }" `, p
  护陵监是专门保护和管理陵园的机构,是为帝王守护陵墓的官吏值守居住的地方。为防止盗掘和破坏,每个皇帝陵均有护陵监。护陵监外有城墙围绕,里面有衙署、市街、住宅等建筑。
' e, K, d" j, f9 C1 e  _. W  四、京外现存的著名古代陵墓) c" z3 o* V4 q: K: N
  (一)纪念性帝陵. W( g: X- |' y1 t" j, a: f$ U& T* I
  1.黄帝陵:是中原各族共同的祖先轩辕黄帝的陵墓,是我国保留最古老的帝陵。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桥山顶,山下有汉代始建的轩辕庙与之呼应。据《史记》记载“黄帝崩,葬桥山”。陵冢始建于春秋,总面积4平方千米,高3.6米。陵前设祭亭,内立郭沫若手书“黄帝陵”碑。
+ j' g6 _8 w( J( H3 W" U  2.成吉思汗陵:位于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建筑造型为蒙汉文化结合的产物,具有很强的民族风格。主体建筑由3座蒙古包式大殿和与之相连的廊房组成。4 u/ x6 C2 Y4 L, J, H
  (二)著名的帝王陵墓6 Z+ q1 K: U; F6 ~, {
  1.秦始皇陵:位于陕西临潼骊山脚下,是我国第一座皇帝陵,在历代单葬制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始建于公元前246年,历时37年,仿咸阳宫规模修建。陵区分陵园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外城为长方形,周长6.3千米;内城近方形,周长2.5千米。墓冢封土为覆斗方上式,原高120米,现陵丘残高46米。陵园地面祭祀建筑荡然无存,在陵区东侧发现兵马俑坑,兵马俑再现了秦统一六国时雄伟的阵容;在陵区西侧发现了铜车马坑、马厩坑及造墓人葬坑。
' t0 J3 j: c9 D  2.西汉帝陵:西汉共有11位皇帝,除汉文帝霸陵因山为陵外,其余皆为方上形式。汉武帝茂陵的陪葬墓霍去病墓上的石雕“马踏匈奴”,为现存陵前石雕像最早的实物,举世闻名。& M2 z. ]6 g: w3 k' r) u* S
  3.六朝陵墓:三国吴、东晋以及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宋齐梁陈,史称“六朝”,均建都南京。江苏南京、丹阳一带分布有六朝皇帝陵和部分王侯墓。六朝陵墓前石刻艺术遗存十分丰富,雕刻精美细致、灵动威武。考试吧收集整理
+ |: L7 x4 X4 j3 W0 N1 r; k% R& k# I, \  4.唐陵:唐朝历时290年,共有21位皇帝,除最后两位皇帝的陵墓在河南偃师和山东菏泽外,其余19位皇帝均葬于陕西渭河北岸,绵延约150千米。其中因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陵墓,所以有“关中唐十八陵”之称。唐陵的封土形制,除高祖李渊献陵等4座仿秦汉“覆斗方上”式外,皆因山为陵。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是惟一未被盗掘的唐代帝陵。
8 c& A/ E5 P+ Y& {$ G( D  5.北宋陵:北宋七帝八陵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城西。保存有地面建筑遗迹和丰富生动的陵前石雕群。
! }& Q1 m- x0 Y) I  6.明孝陵和明显陵:
0 F# _* B2 h5 p( [  (1)明孝陵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麓,是明朝第一座皇帝陵墓,葬明太祖朱元璋和皇后马氏。明孝陵1376年开始筹建,1405年建成,规模宏大,围墙长22.5千米,大约等于南京城墙2/3。现存下马坊、大金门、碑亭、碑殿、享殿、方城明楼等。2 [* x! ?5 J  E) l1 A! f& h  _( e( {
  (2)明显陵,俗称皇陵,位于湖北钟祥市城东,是兴献王朱事占杭和王妃蒋氏的合葬墓。明正德十六年(1521),明武宗朱厚照死后无子,遗诏由堂弟兴献王之子朱厚熄继承皇位,改年号嘉靖。嘉靖三年(1524),朱厚熄追尊其父为恭睿献皇帝,改献陵为显陵,建筑规模和祭扫制度与其他皇陵相同,是历代帝王陵寝中的特例。
3 M$ b1 d( \3 D2 M6 O2 H5 Z8 z: f  7.清东陵和清西陵:清东陵和清西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墓群之一,建筑体系结构与明十三陵大体相同。
# s8 k! ^1 m1 g4 `8 {& y: E  (1)清东陵位于河北遵化市马兰峪昌瑞山下,以顺治皇帝的孝陵为主,埋葬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5帝、15后及141嫔妃。裕陵是乾隆皇帝陵寝,地宫由九券四门构成,四壁、券顶及石门上都布满佛教题材雕刻及经文,誉为“地下佛堂”,在明清帝陵地宫中惟其最富丽豪华、独具风格。慈禧陵大殿内外彩画中共有2 400多条金龙,64根明柱上均盘绕半立体鎏金盘龙,梁枋全都用名贵黄花梨木制成。隆恩殿前的龙凤陛石,使用高浮雕与透雕手法,构图打破传统龙凤并排格局,采用凤在上、龙在下图案,龙翔凤舞神态生动。3 s9 j6 ?, S7 L1 o9 D1 U
  (2)清西陵位于河北易县永宁山下,以雍正皇帝的泰陵为主,埋葬有雍正、嘉庆、道光和光绪4帝及后妃等。& u6 H6 k; s& R
  8.清盛京三陵:指永陵、福陵和昭陵。永陵规模最小,是努尔哈赤远祖、曾祖、父亲、叔父及妻子墓地,又称西陵。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皇后陵墓,又称东陵。清昭陵位于沈阳旧城北,又称北陵,是皇太极和皇后的陵墓。昭陵在三陵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该陵始建于崇德八年(1643),后历经改建和增修,陵园建在平地,主要建筑在中轴线上,四周有围墙,园内有正红门、碑亭、隆恩门、方城明楼和宝城宝顶,方城和宝城是陵园建筑主体,把清初城堡式建筑艺术和中国传统的陵园建筑风格融为一体,成为一座城堡式陵园建筑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23 10:26 , Processed in 0.99619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