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6|回复: 0

[导游辅导] 2010年导游考试北京主要景点第七章考点知识:白云观主要建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8 15: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九章 白云观 2 z6 @$ {0 ]- W6 I4 K/ U
  第二节 主要建筑
( W( m2 H! x+ B  一、中路 1 ]. k( ^+ u$ q! ?) H8 z( n* \
  (一)照壁 0 |, Q# j7 h- Q  R
  照壁始建于明代,位于山19之外。红色照壁上嵌有四块棱形琉璃瓷砖,瓷砖上烧制“万古长春”四个绿色大字,是从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的碑帖中集字而成。 6 K1 K! o/ o6 [/ B
  (二)牌楼
1 B/ b% `8 `1 U  牌楼始建于明正统八年(1443)为三四柱七楼式样。前额题为“洞天胜境”,喻这里是道士们居住的人间仙境。后额题为“琼琳阆苑”,喻这里像是用美玉建成的清静超凡的地方。   L: j. E* }8 e; ^
  此牌楼实际足“棂星门”,又称“睹星门”,是道士们观星、望气、候神、祭祀的地方。 - F6 M  i8 F6 w- [
  (三)山门 & e& A& Y" P/ W' A0 i9 g
  山门始建于明正统八年(1443),砖石结构,三券门,墙上雕刻有猴子、仙鹤、流云、花卉等浮雕。山门上方正中悬挂有“敕建白云观”匾额,为明英宗所赐。传说此匾为生铁铸造,寓意企望白云观坚固持久,故老北京有“铁打白云观”之说。
  t" z- c; E2 S, j2 s  山门前两侧装饰有石狮、华表各一对,体现出敕建规制。 $ ~# n# h0 \( c, }& C2 a0 m2 ]; x* Y
  (四)窝风桥 4 d: K# H. k4 N! R# q+ i7 ]
  窝风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后毁坏。1988年重建后,为一座单孔石桥,桥下无水。桥洞两侧各悬一枚古代铜钱模型,上刻“钟响兆福”四字,钱眼内系一小铜钟。
9 {/ {% P% _1 s9 Y  此桥来历传说众多,一说为纪念道教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而建。王重阳弃家出游,在陕西甘河桥遇异人,授以修炼真诀,于是出家修道,并创立全真道。后世全真道弟子在山门后修建“甘河(干河)桥”以为纪念。
' R: K* H4 k7 l5 o" ~4 @$ ?0 E  (五)灵官殿 / M/ y" U) m  V: Y1 C  A
  灵官殿始建于明正统八年(1443),原名“四帅殿”,明景泰年间、清康熙年间均重修过。殿内奉祀护法尊神王灵官,为明代木雕刻像。殿内两侧墙壁上挂“四大护法元帅”的纸本画像,左侧为赵公明和马胜,右侧为温琼和岳飞,是清代神像画中的佳作。
# [" [$ m  f" l0 D& f+ `8 [8 {  殿前立有两块石碑,东侧为“重修白云观殿宇桥梁碑”,记载白云观第21代方丈陈明霖集资修建中路殿堂和窝风桥之事;西侧为“白云观表德述异记”,记载民时檀越向白云观增助布施之事。
- e) e: a8 b. J  l2 Z  (六)钟鼓楼 6 y  l" A' c$ @* h
  钟鼓楼在建筑布局上与其他寺观正好相反,一般为东钟西鼓,而白云观钟西侧,鼓楼在东侧。因明代以前白云观的中轴线位于处顺堂(今老律堂)以西,战乱中殿宇毁坏殆尽,明洪武年间重修时是以处顺堂为中心展开的,当时保留钟楼,在钟楼东侧新建鼓楼,故形成今日格局。 9 V" c% V0 M. I8 ~9 [( G7 {, {
  鸣钟击鼓既是报告时辰,又是在醮仪盛典时协调科仪程序的信号。 1 b7 K* G  w& N# @9 t* c+ G  x
  (七)玉星殿 9 s8 B4 k% r1 B, e
  玉皇殿始建于明正统三年(1438),原名“玉历长春殿”,清康熙年间重修后改今名。殿内奉祀玉皇大帝,像与神龛均为明代木雕。玉帝阶前左右站立天蓬、天圣、天猷、天佑四天师和二侍童,均为明万历年间所铸铜像。神龛前及两边垂挂“百寿幡”,上绣形体与颜色各异的一百个“寿”字,据说是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为祈求玉帝保佑延年益寿而赐赠白云观的。殿内两侧墙壁上挂有四象、南斗六星、北斗七星、二十八星宿、三十六帅的绢丝工笔彩画。 7 z8 S' G1 Y8 C0 ?
  殿前两块石碑上镌刻乾隆皇帝御笔,东侧为“重修白云观碑记”,西侧为诗文碑。
$ K! W3 t3 |" g% F0 i0 k; c# Z  (八)三官殿   U: ]7 T8 \7 z2 ^. g
  三官殿原名“丰真殿”,奉祀张三丰真人,1990年重修后改名“三官殿”。殿内奉祀三官大帝,又称“三元大帝”。中座为天官,即上元一品天官赐福大帝;左侧为地官,即中元二品地官赦罪大帝;右侧为水官,即下元三品水官解厄大帝。
2 [( P$ L. D$ w* |/ Q  (九)财神殿
4 }2 e; \% M9 ^6 o7 t; F  财神殿原名“儒仙殿”,奉祀金代翰林学士张本。如今殿内奉祀三位财神,中座为文财神比干,左侧为武财神赵公明,右侧为武财神关羽。
1 B$ q+ @/ `; B  e, a  (十)老律堂 " m& Q3 o$ i, H( P; W
  老律堂始建于元拖雷监国时期(1228)。明正统年间曾奉祀邱处机。明正德年间改为奉祀全真道七派祖师,即“北宗七真”,故名“七真殿”。因清代在此举行传授戒律仪式,又改名“老律堂”。此殿位于元代处顺堂原址,殿内中座为邱处机,殿内正中悬挂“琅简真庭”金字匾,为清康熙皇帝御笔。
4 h  r9 f) z8 J/ ?  老律堂指传授戒律之殿堂,是平日道士们举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每天早晚道士们要到此诵经,逢道教节日或祖师圣诞将在此举行斋醮法会,届时都会有 , C, @& {( U$ m0 }
  道教音乐(又称“仙乐”)伴奏。此殿还是为善男信女做斋醮道场的地方,斋醮道场分为两类,一类祈祥道场是为国家或百姓,一类度亡道场是为超度去世的亲人。
, m1 P: U! ?! m% c; ^1 i* k2 P  救苦殿原名“宗师殿”。现殿内奉祀太乙救苦天尊,即太乙真人,道教中认为他是九幽地府的最高尊神,专门拯救不幸堕入地狱之人。
) {' P2 C6 q# h  t5 }) L. r' @6 e5 Q: R  (十二)药王殿 8 U- V5 s7 L1 ~3 K. Y" A
  药王殿与东侧的救苦殿原名均为“宗师殿”,奉祀随邱处机去西域大雪山的十八弟子,塑像在“文革’’中被毁,“文革”后因无十八宗师塑像资料,故分别改为“救苦殿”和“药王殿”。药王殿内奉祀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殿内两侧墙壁上曾画
% p- ?  Y5 N7 r  有传说孙思邈医龙救虎的场景。孙思邈为庸代著名道医,活了102岁,撰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医学名著,宋徽宗追封其为“妙应真人”。
% f  X) c% s! g4 X  (十三)邱祖殿 . _. s2 q( ~0 I& i3 C
  邱祖殿始建于明正统八年(1443),曾名“衍庆殿”、“贞寂堂”。殿内奉祀邱处机,塑像为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主持雕塑,是极为珍贵的元代文物。大殿中间摆放一巨瓢,名“瘿钵”,是用古树根雕制而成,钵口上镶有金边,钵内刻“大沛乾隆二十一年奉旨重修髹金仍供本观’’字样,为清乾隆皇帝所赐。邱处机遗蜕就埋藏在“瘿钵”处地下(一说在老律堂下)。殿内两侧墙壁上所挂书法作品是梅花篆字《道德经》碑帖,为元代书法家高文举手书,石碑现存于陕西省周至县楼观台。 , `; x& y) ], u. |5 O( n
  (十四)三清阁与四御殿
* v4 K$ o0 u+ X3 _8 }  始建于明宣德三年(1428)。明正统九年(1444)改建为二层楼阁,上层为“三清大殿”,奉祀三清,下层为“玉皇宝阁”,奉祀玉皇。清乾隆五十一年(1788)将下层改为“四御殿”,奉祀四御。
2 b. W# `/ }3 F) T1 E; e  三清阁内中座为玉清圣境原始天尊,左侧为上清真境灵宝天尊,右侧为太清仙境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三清均为盘坐式,明宣德年问塑造,采用“乾漆夹苎脱空法”工艺.外面金漆沥粉。
# S4 g4 d' ^* c0 _  四御殿内中间为玉皇大帝灵牌,左侧为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像和南极长生大帝像,右侧为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像和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像,这些都是清代中期泥塑金漆沥粉造像。 : U9 b3 M! |- C6 e5 r' x
  殿前院中有鎏金铜鼎,为明嘉靖年问铸造。6 E! ^+ l- V9 P. ?* i: a
  (十五)藏经楼与望月楼
8 j6 f3 i/ x$ r' `/ b$ V$ @0 n  这两座楼是三清阁两侧的配楼,有游廊相通。东侧藏经楼原藏有明版《道藏》,包括明正统十年(1445)编写的《正统道藏》和万历三十五年编写的《万历续道藏》,共计5485卷,为道教经典的总集。每年旧历六月初一至初七,白云观都要举行晾经会,将《道藏》统统搬出来,放在通风处翻晒,以防书蟗。现此处存复印本,原明版《道藏》于1950年移交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保存。西侧望月楼又称“朝天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6 08:31 , Processed in 0.18321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