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0|回复: 0

[导游辅导] 2010年导游考试北京主要景点第五章考点知识:庆陵与思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8 15: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五章 明十三陵( G% F  K8 J* P( S
第五节 庆陵与思陵: D( p/ p. k0 \8 T
  明十三陵中长陵(朱棣)、永陵(朱厚熄)、定陵(朱翊钧)三陵是皇帝本人生前主持监督下营建的陵墓。这三座陵墓规模宏大、用材讲究、装饰华丽,其余各陵都 , w1 |' O: t' l: w1 A  w0 f8 y3 n
  是皇帝死后营造的陵园,规模相对来讲都较小。其中光宗朱常洛和思宗朱由检,更是葬在了原本是别人的陵墓中。 7 n5 |6 ]& }9 S8 _2 V- j9 z3 M# l
  一、庆陵 2 ?$ J! ~% y4 p9 M1 }
  (一)明光宗朱常洛 1 }4 j' C/ J% O
  明光宗朱常洛是明朝的第十四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钧的长子。万历十年(1582)生,万历二十九年(1601)立为皇太子,万历四十八年(1620)八月初一即皇帝位,九月一日病逝于乾清官,年39岁,谥号“贞皇帝”。天启元年(1621)九月葬庆陵,同葬者有其皇后郭氏、王氏刘氏。熹宗即位,改万历四十八年八月以后为泰昌元年。 + E7 e  V% b; Z5 g2 h  }5 z# o
  (二)景泰洼 $ K- j$ Y9 ~7 X! f
  朱常洛死得突然,无陵可葬,仓促间想到了废毁的朱祁钰的陵墓遗址“景泰洼”。景泰七年(1456)二月,景泰帝朱祁钰的皇后杭氏病故,因命太监曹吉祥等督造寿陵,当年六月竣工,杭氏葬于陵内。天顺元年(1457)正月英宗朱祁镇复辟,朱祁钰被废为邸王。当年二月二十九日邸王病重,数日后去世,以亲王礼将其葬于京西金山。天顺元年三月,英宗命工部尚书率卫陵官兵5000余人将景泰陵尽行拆毁。已人葬的杭氏是改葬金山,还是弃尸荒野,史无记载。自此这座陵园狐鼠出没,荆棘丛生,满目荒凉,人称“景泰洼”。
+ D5 W8 g6 v5 h. c  (三)庆陵的营造 ' Z. ^9 w7 p* s8 E. E1 \
  景泰洼如此荒凉,且光宗泰昌元年距景泰年间已历160余年,这块吉址还能不能用已成问题。经过反复斟酌勘察,天寿山一带还就是景泰洼这个地方是“至贵至尊”的吉地,其地方“均不能及”。最后在景泰陵开穴处发现了风水理论所独钟的“五色土”,证明是“真气融结”所在,仍是一块宝地。所以决定“定穴置标”,于天启元年(1621)三月动工建陵,七月竣工,九月光宗入葬,名之为庆陵。庆陵地官质量精细,俱用石料,共耗银150万两。
# ?- l7 R$ ]+ B9 A+ n$ f  二、思陵 . z/ u! B( n) y9 ?( H( d1 D* F9 B
  (一)明崇祯帝朱由检
" F8 x" {# T" Q# u. u, z9 B  朱由检是光宗朱常洛的第五个儿子,生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天启二年(1622)12岁肘封为信王。天启七年(1627)熹宗朱由校去世,无嗣,由朱由检即皇帝位,改元崇祯,时年17岁。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在北京失守的情况下,朱由检自缢于煤山(景山)东麓一槐树下,结束了明王朝的统治。
# K! B3 o5 l! ?) U6 c% i6 P' i- q  (二)崇祯性格
  G7 g( _" s6 ~  崇祯是个比较勤政且有责任感的皇帝,批阅奏章常至深夜,宵衣旰食,从不懈怠。但他的个性刚愎自用、猜忌多疑。在他执政的17年中,先后用过宰相50余人,平均一年换三个宰相,形不成对国家的有效管理。崇祯求治太急,中反问计将国家柱石袁崇焕杀害,正是这种性格造成的结果。在处理了魏忠贤后,他仍信用太监,祸国乱政。崇祯继位时,明政权已是内忧外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连年自然灾害颗粒无收,老百姓“炊人骨以为薪,煮人肉以为食”,致使农民起义蜂起,终致明朝的灭亡。但崇祯自怨自艾,认为自己没错,忧心劳苦,自认为不是“亡国之君”。而满朝皆是“亡国之臣”。 3 _& z3 W5 ]2 D7 ]) t* A6 ]
  (三)无陵可葬
" s$ N; s, q. y, H$ ^8 w& g' w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白成人城,悬赏万金以寻崇祯,二十日中午找到崇祯的尸体,用两块门板将他及其周皇后陈尸于紫禁城东华门外。后在襄城伯李国祯的请求下,李自成答应礼葬崇祯。但麻烦的是崇祯死无葬身之地,无陵可葬。最后决定葬在刚刚入葬不久的皇贵妃田氏墓中。
# X8 u0 k+ T1 q+ S% |9 _  崇祯生前没有建陵寝有很多原因,财力不济,局势动荡,无遐顾及等等,更直接的原因便是“遍求天寿,无吉壤”。崇祯十三年(1640)朱由检派人找到一个好地方,即今清东陵昌瑞山。但风水家说“地善,而难得治陵起工之吉,吉在甲申以后”。就是说地方虽好,但动工的吉日在甲申年(1644)之后,也就是明亡之年。此说或许是后人附会,但也道出了天寿山一代确是没有吉壤的实情。
! ~6 `; N! h! T$ ?6 t1 M  (四)下葬田妃墓
! z1 p+ I& C: J6 L9 l  田妃墓位于天寿山西南麓。田贵妃是陕西人,父亲为左都督田弘遇。她“生而纤妍,性寡言,多才艺”,尤善抚琴。田贵妃生皇子四人,崇祯十三年(1640)所生皇五子夭折,于崇祯十五年(1642)抑郁而终。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入葬,两个月后朱由检和周皇后又葬其墓中。入葬时昌平州地方士绅赵一桂等捐银200余两,以为丧葬之费。打开田妃墓时,墓内潮湿发霉,陪葬用器简陋寒酸,金银器皿俱用铜锡取代。众人举哀致奠后,将田妃棺材从椁中取出,置于棺床之右,周皇后棺置之左,最后将崇祯棺置田妃椁中,遂后关地宫门,填平隧道。四月初六日昌平赵一桂等人再次祭奠后,集村民百人堆土成坟。一代帝王草革收场。
$ J! I* e& G$ {1 i2 V  _% ]  (五)清廷命名思陵 & B7 v; L2 [1 s, d' t7 L
  清朝定鼎中原后,清廷以“兴朝谥前代之君,礼不称宗”,故去其庙号,谥崇祯为“庄烈愍皇帝”(“愍”音min,祸乱、忧虑、哀伤之意)。顺治初年礼葬崇祯帝后,建地上园寝命名为思陵,派员守护,并由太常寺于春秋二季致祭。清初反清知识分子从不称“思陵”而称“攒宫”,认为君王死“贼不讨不书葬”。也就是说国耻未雪,君父之仇未报不能说“葬”,而葬于妃子之墓,更不能叫“陵”,称之为“思”尤不可。思陵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先后两次被大规模破坏,今只存残垣断壁,任人凭吊。附一、明初三陵 . k( d3 S! t4 K  Y' E5 X
  (一)皇陵
: a0 y# F0 Y5 f# G; b  皇陵是明朝最早建的皇家陵园,位于安徽省凤阳县城西,是朱元璋父亲朱世珍和其母陈氏的陵园。皇陵规模宏大、壮丽森严,其规制有明显唐宋制度的痕迹。
' Z9 e3 l0 Q* l  明末崇祯八年,皇陵被农民军焚毁。明亡后皇陵日渐凋零,至今只有石像生、陵台、柱础等遗迹。
4 L! e6 \: P& r5 c  (二)明孝陵
; r+ _4 d2 F% h0 @  明孝陵位于江苏省南京钟山(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下,为明朝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陵墓,是明朝的第二座皇家陵园。朱元璋在位31年,洪武三十一年(1398)五月十五日去世,二十五日葬孝陵,谥“高皇帝”,庙号太祖。据《大明会典》记载与朱元璋一起入葬的有殉葬妃嫔38人。
0 d: s5 M% @8 y  明孝陵东侧为朱元璋长子朱标墓地。朱标死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38岁,以太子身份人葬,谥“懿文”,人称懿文太子墓或东陵。
# ]* B- h. h) n) k  (三)祖陵 " y/ L- a9 e2 n: Q2 ~
  祖陵位于江苏省盱眙县管镇乡明陵村,是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的衣冠塚和祖父母的实葬陵。
( I0 v" R5 c' Z  祖陵始建于洪武十八年(1385),直到嘉靖年间才完工。其规制仿皇陵而建。祖陵位置地势低洼、水患不断。清康熙十九年(1680)夏末秋初,黄、淮河大水,洪泽湖溃堤,祖陵从此被淹入水中。直至20世纪60年代初天大旱,洪泽湖水位下降,祖陵才露出地面。
9 x% o/ X6 a9 J1 u  三、景泰陵 # `* ?1 J# h4 f& M- c1 i
  明朝有两座帝王陵是由亲王坟改建成的。其一是景泰陵。
8 M) ?5 P3 T; d6 ^5 J, |0 K8 C  明代宗朱祁钰为宣宗朱瞻基的次子,比英宗朱祁镇小1岁,封信王。正统十四年(1449)八月“土木之变”,英宗被俘,皇太后孙氏下诏,命其监国,处理国事。同年九月于谦等向皇太后孙氏建议:“国有长君,社稷之福”,得皇太后同意,朱祁钰即皇帝位,改元景泰。景泰七年(1456)底朱祁钰病重,南郊祭天,竟不能去。此间徐有贞、石亨等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辟。朱祁钰又被降为廊王,迁往西内,数日后景泰帝去世,以王礼葬京西金山,享年30岁。英宗赐谥号为恶谥“戾”(“戾”音li,凶狠、错乱、祸乱之意)。成化年间明宪宗朱见深恢复其帝号,改谥号为景皇帝。南明弘光帝朱由崧定其庙号为代宗。 % b1 v# m( E$ ^9 D4 t0 e! @/ B
  景泰帝所葬京西金山以玉泉山为案山,虽然也算一块吉址,但格局不大。明宪宗朱见继位后,念及叔父于国有功,在恢复景泰帝号的同时,下令修饰其陵寝,由王坟改建为陵。在陵内建享殿、神厨、神库、碑亭等,立碑日“大明恭仁康定景皇帝之陵”。这是明皇帝陵中第一座由亲王坟改造的皇帝陵,但虽然称之为陵,却未砌宝城,未建明楼,规制未备,地势偏狭,气脉不佳,而且未上陵名。今景泰陵仅存碑亭、陵门、陵墙及陵冢遗址。1979年8月景泰陵被公布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Z  W) I2 w( E" L9 q. _6 @
  四、显陵 % q% _, a$ e7 K
  明朝第二座由亲王坟改建成帝王陵墓的是显陵。显陵是明世宗朱厚熄的生父朱祜杭的陵墓,位于湖北省钟祥市东北。
& h- v9 J( m/ o/ n4 |2 @  朱祜杬是宪宗的第二个儿子,生前未做过皇帝,被封为兴王,建邸安陆州(今钟祥县)。弘治七年(1494)就藩,正德十四年(1519)去世,赐谥号“献”,时年43岁。两年后,明武宗朱厚照去世,无子,兴献王朱祐杭的世子朱厚熄人继大统,是为世宗,年号嘉靖。 , _" m0 s6 J/ F( G! i
  明世宗朱厚熄登基后,对自己父亲的身份非常在意,不同意按宗法制度,以孝宗朱韦占樘为皇考,改称亲生父亲朱祐杭为皇叔父、母亲蒋氏为皇叔母的做法,引发了当时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大礼仪”之争。斗争的结果朱厚熄胜利,于嘉靖十七年(1538)尊谥朱祐杬为献皇帝,庙号睿宗,其神主拊太庙,位次在武宗之上。 ; W- y7 n( W6 H1 f$ X( ~5 P
  显陵是在原兴献王王坟的基础上改建的,规制俱照皇帝陵标准,使之与天寿山帝陵一致这是明皇帝陵中第二座由亲王坟改建的帝王陵。明朝末年显陵遭到李自成农民军焚毁,现陵园内建筑多不存,仅余石像生、宝城、红门、石桥、陵垣之类。1956年湖北省公布显陵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公布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1 12:01 , Processed in 0.20851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