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5|回复: 0

[导游辅导] 2010年导游考试当代北京概况第三章考点知识:名人故居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8 15: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三节 名人故居游
2 {, ]* X0 b# w( W9 _# M  自元代以来,有许多名人在北京城居住。新中国成立后,这些名人住过的地方受到保护。截止到2001年,北京市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名人故居有5处: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崇礼旧宅、恭王府、孚王府。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孙中山逝世纪念地和鲁迅、梅兰芳、老舍、茅盾等人的故居。北京的名人故居主要集中在东城区(近50处)、西城区(30余处)、宣武区(20余处)。
: V( l) Y( I, Q5 d' y  一、宋庆龄故居
4 m' E2 p$ ]! X) `2 U+ i6 B  宋庆龄故居位于西城区后海北沿46号。
% E; N/ a( e2 n- k  p8 H  宋庆龄(1893--1981),是我国卓越领导人之一,著名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伟大战士。原籍广东文昌,生于上海。1915年与孙中山结婚,致力于民主革命事业,是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解放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等职务。; P9 Z+ |8 A) i2 `
  宋庆龄故居原为醇亲王府花园的一部分,末代皇帝溥仪就出生在这里。这座府邸最早是康熙年间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宅邸的一部分,乾隆朝时,为文华殿大学士和坤别院。光绪年间,此府被赐予醇亲王载沣,于是更名为“醇亲王府”。1961年经周恩来总理批示改建成宋庆龄同志住宅;1963年以后,宋庆龄同志就一直居住在这里;1968年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由梁思成先生指导设计加建了一座二层楼,成为宋庆龄同志的主要起居场所;1982年,在宋庆龄同志去世之后,这所历史名宅作为国家级重点文物被改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故居博物馆”,于1982年5月对外开放,里面陈设保留了宋庆龄同志当年居住时的原貌。7 p" H8 t# h: K+ U+ ~$ C
  故居大门旁悬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故居”金字大匾为书法家舒同题写。5 u8 W$ m( R; o, E
  二、鲁迅故居5 s9 H' l" \' u( v( ]8 r
  鲁迅故居位于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宫门El西三条21号。
0 J! Q/ [; c. t$ R+ w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在他从文的30年间,共有著述29种,250余万言,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 J! d1 ^/ b% H3 H& M& j  鲁迅先生在北京先后住过4个地方,1924年至1926年在此居住。这是鲁迅先生在京的最后一处寓所,是4个故居中保存最好、目前惟一对外开放的故居。7 f0 |9 t6 i- r% @. n
  新中国成立后,鲁迅夫人许广平女士将这个小院献给国家。1956年在故居旁修建了陈列厅,建立了鲁迅博物馆。1979年,它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 b. K0 m5 I8 g# U  O+ e3 W% f4 C
  故居是一所精巧的两进四合院建筑。北房共有四小间,北房后边又接出去一问小屋,鲁迅将它称为“绿林书屋”,人们则叫它“老虎尾巴”。鲁迅先生在这间面积不足9平方米的小屋里写下了《华盖集续编》、《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文集。
0 A' M. Y. `0 U3 n5 @3 [6 u$ ^  鲁迅故居的匾额为毛泽东批请郭沫若题写。- L# p4 C7 F  x# @4 g7 B  m  C5 |) {
  三、郭沫若故居" D; \3 w/ ^, Y( a. l! ]
  郭沫若故居位于什刹海前海西街18号。
1 F. ]4 o9 @1 u5 Y1 l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历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主席等职,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8 f$ c0 z6 g4 A% d3 P! k9 W
  故居原为清乾隆时和坤宅邸外的小花园。郭沫若从1963年直至逝世在此居住。1982年,此宅被命名为“郭沫若故居”,同年8月,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6月12日郭沫若逝世十周年之际,在故居举行了郭沫若铜像落成典礼,并开始对外开放。* Y& d3 y. B+ R1 U0 t3 R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代巨匠,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一名坚强战士。1913年,郭沫若东渡日本求学,相继写下了《凤凰涅粲》、《地球,我的母亲》、《天狗》、《炉中煤》等许多著名诗篇。1921年,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出版发行,为中国的新诗运动树立起了第一座丰碑。1937年“卢沟桥事变”以后,郭沫若先生以笔作武器,创作了《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等历史剧,不断激发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昂扬进取的民族精神。抗战胜利后,他为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辗转往返于沪、港、沈等地,呼吁实行民主、实现和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郭沫若创作了《蔡文姬》、《武则天》等历史剧和大量的诗作。$ v5 r( y6 F/ H. i8 r9 J$ e
  郭沫若故居院门额上横悬的“郭沫若故居”金字木匾为邓颖超所题。
& ?# s, I5 ^7 n& Z* E( I- M+ G* r  G  四、梅兰芳纪念馆6 }+ q# s1 g$ |5 W0 U" H
  梅兰芳纪念馆位于西城区什刹海地区护国寺街9号。9 N# E& y& z; k+ _
  梅兰芳(1894--1961),本名澜,又名鹤鸣,小名裙子、群子,字畹华,一字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祖籍江苏泰州。清光绪二十年九月二十日(1894年10月22日)出生于北京李铁拐斜街的梨园世家,8岁起学习京剧,11岁登台演出,工青衣兼刀马旦,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名列“四大名旦”之首,代表剧目有《宇宙锋》、《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等,他为祖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和国际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享誉中外的文化名人。" V. B3 I& G1 k  C4 G" C4 d
  梅兰芳纪念馆是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1986年10月对外开放。梅兰芳在这座幽静的小庭院中度过了他艺术人生的最后十年。院内进门后迎面青石砖瓦的大影壁前,安放着一座梅兰芳的半身塑像。梅兰芳逝世后,其家人将家藏大量珍贵戏曲资料及各种文献捐献给国家,现为梅兰芳纪念馆收藏。0 W" o4 G% v2 W. p
  梅兰芳先生在50余年的舞台生涯中,继承传统,精心钻研,勇于革新,创造了众多优美的艺术形象,表演了大量的优秀剧目,发展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梅派,深受国内广大观众的喜爱,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以梅先生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他的艺术成就对现代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梅兰芳先生也是中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者,自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曾多次赴日本、美国、前苏联等国演出,为促进中国与各国间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 q- l$ ^  X" q. L' f
  梅兰芳纪念馆由邓小平题写匾额。! L9 d  x7 M2 |, n. a) y
  五、老舍故居
; X7 W- D: r" c+ y+ w  老舍故居位于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
% P% w& V) p# `& N  o( y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中国著名的小说家和剧作家。其代表作为《茶馆》、《骆驼祥子》和《四世同堂》。故居为一座普通四合院,是老舍1949年从美国归来后购买的。1950年老舍全家迁入此院,老舍在此一直生活至1966年逝世,写下了《龙须沟》、《茶馆》以及大量曲艺、杂文、论文、诗歌和散文。故居北院前两棵高大的柿子树为老舍先生当年亲手栽种,故居因此被老舍夫人称作“丹柿小院”。% O( O+ A1 }" j9 q3 I6 A8 N
  老舍先生的作品以文笔轻松酣畅、语言富有北京地方色彩、形象刻画市民生活和心理的特色,受到读者的好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也是现代中国一部杰出的长篇小说。它奠定了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4 h$ t8 T  q4 G7 d' g
  1946年,老舍完成了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和《鼓书艺人》。1951年,老舍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e2 B" P, P' V$ v6 O* ~+ z
  1997年,老舍的家人主动将住宅献给了国家。1998年,北京市文物局对老舍故居进行了修缮。1999年2月1日,老舍纪念馆建成并对外开放,老舍的女儿舒济任馆长。
0 X; q1 F/ @8 Y8 ]3 r- p! K0 G& h  六、纪晓岚故居8 V) d4 R/ g6 F1 A. ^- l
  纪晓岚故居位于珠市口西大街241号。4 F  z" c5 A5 F/ A) {
  纪晓岚(1724—1805),名昀,字晓岚,晚号石云,河北献县人,乾隆朝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他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被称为“千古巨制,文化渊薮”,晚年著有《阅微草堂笔记》24卷。3 e, _+ i& c9 e, d! x. k
  纪晓岚故居是一所两进四合院,原名阅微草堂。故居前院原有海棠两株,据说是纪氏手植,现在只剩下了一株。+ Y' O7 D) G2 E7 b
+ _$ i8 `4 E  B3 X
  1958年10月1日,晋阳饭庄在此开业。晋阳饭庄迁出后,纪晓岚故居部分得到了修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14 13:15 , Processed in 0.33475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