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3|回复: 0

[导游辅导] 2010年导北京导游基础第四章考点知识:传统习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8 15: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四节 传统习俗: C0 a) m( c8 a- w& r7 ~3 E4 f
  北京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都,经过辽契丹族、金女真族、元蒙古族、明汉族、清满族的统治。不同的文化形态和生活方式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变化,繁衍出了许多传统习俗,具有鲜明的传承性、地域性、群众性和时效性,这些习俗是北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u' ^0 t7 w5 j* L
9 i$ B% u* n8 }
8 G+ B* s0 g6 r7 X* N4 Z5 K
  一、北京三大节的节日习俗  (一)春节. B) Z% G- U, B
  自古以来,新一年的第一天要过“春节”。“春节”也叫“元旦”、“元辰”、“元日”等,在中国一直把农历新年的第一天称为“元旦’’并沿袭下来。辛亥革命之后废除旧历采用公历,以公元纪年1月1日为“元旦”,为了与农历的新年有所区别,此后就不再称“春节”为“元旦"了。在民间,人们习惯称过春节为“过年”。每到农历十二月间,北京民间“年”的气氛就越来越浓了,按传统习俗,一般都从“腊八”开始,一直延续到元宵节后。3 y2 q6 [( q, x+ h3 |
  1.腊八* o! @# k# T/ c4 `3 o! b  w
  腊月初八,传说这天为佛祖成佛之日,有熬腊八粥的习俗。北京民间,人们多在天亮之前即熬好一锅腊八粥,讲究一些的人家,腊八粥除米、豆之外,还放一些枣、栗子和桂元肉等等。粥熬好之后,除全家食用外,往往街坊邻居也互相馈赠。腊八这天,除民间遍食腊八粥外,旧时北京各大寺庙,像雍和宫等,都用大锅熬粥,然后分送给那些捐钱的施主。每碗粥中插一小黄纸旗,书明某庙所赠,施主接到粥后,以银两“回敬”。当时各大庙利用腊八粥也可增加一笔收入。
$ e# W8 E; k! p$ w, o- R  2.祭灶: P% K- G% T  ^1 V7 i
  旧时腊月二十三日,北京有祭灶的习俗,宫廷用黄羊祭灶,民间祭灶则用糖瓜、关东糖等供品祭灶王爷,用清水草料祀灶君之马。祭完之后,将灶君神像揭下,与纸元宝等一并焚烧。每逢此日,鞭炮极多,俗称过小年。
2 i, C  M" U' k! i) H( t  3.扫尘
. w% m& r1 i/ d, W1 |5 I  春节前的大扫除,老北京也叫“扫房”。古时候,这叫“扫年”,它是由驱病祛邪的一种宗教仪式演变来的。这扫房里面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干干净净,为迎接各位神仙在除夕之夜降临人间做好准备;二是通过扫房,扫除家里的秽气、晦气和穷气。+ ^" ^# _8 d1 R$ J6 x$ h
  4.守岁3 Z2 P/ u0 S$ N7 B) u
  传说,年三十晚上到初一大清早,诸神要下界来考察人间的善恶,这些神里面有财神爷、土地爷等。腊月二十三“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的灶王爷也在此时回到人间,继续做他的“一家之主”。这时候,人们都要恭恭敬敬,谨慎行事,还要烧香磕头,请诸位神仙在新的一年里多多关照。
8 Q% A! ]+ |. A# z! |  年三十晚上,是老北京人最有滋味的一段时光。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享用一年中最为丰盛的吃食。年三十晚上这顿饭,人要齐,席间还要多说吉祥话儿,预示以后的日子和和美美,团团圆圆。
6 P; d* w0 o% s* c3 c% ?- e  按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睡觉,大家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叫“熬夜”、“守岁”。“守岁”有两重意义:对岁数大的人来说,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
  S4 w. Y$ }2 N0 Q6 Z+ J  5.拜年5 P" `2 G( a- _7 k* I  s/ }
  大年初一,熟人见面头一句:“您过年好!”这是北京人过春节时喜用的拜年语。拜年的形式大至可分为四类:一是“走亲戚”。初一必须给岳父母拜年,且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可以留下吃饭、玩耍。二是礼节性的拜年。如给同事、朋友拜年,进屋门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暄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三是感谢性的拜年。凡一年来有欠人家情的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感谢。四是串门式的拜年。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平时没有多少来往,到了年禧,来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喜发财”、“一顺百顺”,或进屋坐一会儿,无须过多礼节。拜年的时限可以延长到正月十五灯节左右。如果因故未及循例行礼,日后补礼的,谓之“拜晚年”。7 }' z- }* |8 P" p/ S( k
  6.庙会* k7 ?2 D! R$ Q3 t3 p6 P
  在老北京的年俗中,逛庙会是其中一大项,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北京的各大庙会时间长短不一。当年和平门外的厂甸庙会,朝阳门外的东岳庙庙会,西便门外的白云观庙会,广安门外的五显财神庙庙会,再早时闹市口的城隍庙庙会都是很有京城过年特色的大庙会。近年来北京人在过年时仍保留了逛庙会的习俗,只不过已变成了逛地坛庙会,龙潭庙会以及各种新派庙会,如石景山游乐园洋庙会、朝阳公园综合庙会等。, _% u! b% i  {" j, f' M
  厂甸庙会:厂甸是指琉璃厂附近的一条胡同,是北京一条古老的文化街。每年正月初一至十六在琉璃厂及厂甸搭棚列肆,成为过大年万商歇市期间的集市所在,俗称“厂甸庙会”,又称“逛厂甸”。厂甸庙会的范围是以海王屯公园为中心,东至火神庙,西至西琉璃厂,南至沙土园,北至西河沿。正月里厂甸庙会是北京最热闹的地方。林立的摊点上,堆满了大家喜欢但平时又难以见到的各种玩具,各种风味小吃、特色食品,还有各种旧书、旧画、古董、珍宝……凡是去了的人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逛厂甸,是老北京人过年时最大的乐趣。' ^6 O9 k& I  n3 E: a, S
  老北京人把玩具叫耍货。厂甸庙会是卖耍货的大世界。大大小小的耍货摊儿一个紧挨着一个,摆满海王邨公园周围。厂甸的耍货,有多达百余种:面人、泥人、锡制刀枪、竹木刀枪、蜡鸭子、泥嫁妆、绢花、毛猴、泥哨、纸翻花、铁丝变花、花脸、风车……所有耍货精巧新颖且价格便宜,非常诱人。3 q4 f1 ^2 @0 ?  D
  厂甸庙会还是个博览会,各类商品有大致的分区。古玩摊多设在东琉璃厂街路北的火神庙、海王邮公园和靠近虎坊桥的南新华街路西。其中,火神庙的摊位整齐、货色较好,海王邮公园中的稍差一些,而南新华街路西的地摊,就差远了,没有货架,只是平地摆摊。货色也有不同,火神庙中多为金银饰品、珠宝玉器、玛瑙钻石等;海王邮里多为瓷器、铜器、木器等摊位。新华街的地摊,都是些劣等货色,什么都有,价格低廉。说得更准确一点,火神庙中的是珍宝摊,海王邨里的是古玩摊,新华街路边的是破烂摊。
; g  j* A5 m0 F' z: z' ^7 V" a  7.元宵节
( }8 G* u2 Q# p; \# @8 e  我国民间都有吃元宵(南方称汤圆、汤团)的传统习俗。元宵作为农历正月十五的节庆食品,传说最早始于春秋末期。据说楚昭王复国泛舟江上,见江面上漂有一物,色白微黄,舟人捞起献给昭王,食之甜美。昭王令人以山楂为馅仿制,以庆祝家国团圆,其时正值农历正月十五,便流传至今。- o$ z0 ^6 @" |
  元宵节的又一民俗是猜灯谜。古时人们把写在彩灯上的谜语叫灯虎,比喻其深奥,不易被人猜中,好似射虎那么难,故猜灯谜又叫“射灯虎”。灯谜是我国独有的富有民族特色的一种文艺形式,生动活泼,饶有风趣。灯谜以谜语为基础,启发智慧,融汇知识。尤其是元宵节期间,猜灯谜最盛。2 C( j+ m9 {, m9 Y4 p
  (二)端午节' W7 f" X6 _/ n# P4 d4 f( D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夏节。# T& A3 T5 B/ y6 |8 {
  北京的百姓在五月端午(初五)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是樱桃、黑白二色的桑葚、棕子以及雄黄酒及艾子叶。樱桃、桑葚、棕子可以随便吃,雄黄酒因为泡有雄黄,不能开怀畅饮,但也必沾一沾唇才可以。不但要沾唇,还要用手蘸上雄黄酒在小孩的脑门上写一个“王”字。此外,还须把雄黄酒抹在孩子的耳、鼻、肚脐等处,说是抹了它,一年之间“五毒”(蛇、刺猬、蜈蚣、蝎子、癞蛤蟆)不敢“钻空而入”。另外,还得在住人的房门西侧插上菖蒲棒,门上方中央贴上蛇、蜈蚣、蛤蟆或老虎图案的红色剪纸。另外,还可在小孩子的衣襟上挂一串用彩绸制成的小樱桃、小桑葚、小菖蒲、小老虎之类的饰物,作为点缀。
* [' R9 h* l! J5 S  (三)中秋节
# `3 {, @* K+ m8 Y& A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节。按历法解释是:农历八月居秋天(秋季为七、八、九三个月)之中;八月十五日又在八月的中间,所以叫中秋节。中秋之夜,月亮最亮、最圆,月色也最皎美。中国人把月圆看做是团圆的象征,因而也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中秋节之所以成为佳节,还在于对月亮有种种美丽的神话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嫦娥奔月”。中秋节最盛行的吉祥物是兔爷。( S0 G3 L; X) m$ @5 R  Q
  中秋之夜,千家万户于庭院中对月设下香案,摆满了时鲜瓜果,诸如西瓜、苹果、葡萄、枣、梨、栗子等,还有熟食毛豆、五香花生、芋头之类。全家人还在香炉上插一枝生毛豆,代表月中的桂树。一切布置停当之后,全家人轮流向月亮朝拜。所谓祭月,是向月宫里的嫦娥遥拜。嫦娥是女性,月亮又属太阴,所以中秋主祭一般是妇女。
5 \4 e( t" V7 H3 L! K1 p3 Q  `# v
1 {9 e* L, y4 i2 W/ v- ?% w) r  明清两代皇帝每年都举行祭月活动,其中数清朝慈禧太后的祭月规模最大。中秋之夜满朝文武、宫女簇拥着慈禧太后在颐和园排云殿举行祭月大典。供品除精选月饼、七节藕和各种果品外,还特制直径达数尺的“月华”(帝后嫌“饼”与“病”音相近,便定在宫中称月饼为月华)。月华上印有广寒宫、桂树、嫦娥等图案。祭品中还有大西瓜,由御膳房名厨操刀,把瓜切成数瓣,瓣瓣绽开,而瓣底仍与瓜蒂相连不断,形如一朵开放的大莲花,称作“莲花团圆瓜”,再置于莲花形状的大铜盘里,摆上供桌祭月华,并把大月华切成小块,连同团圆瓜分赐妃嫔、太监、亲近侍女。然后帝后与众人分乘龙舟、游船,在昆明湖荡舟。船上配有美味佳肴,名为“泛舟赐宴”。是时,湖水上空焰火飞舞,湖面又燃放莲花灯,气氛甚为热烈。坐落在北京阜成门外的月坛,是明嘉靖九年(1530)建的帝王祭月场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13 16:52 , Processed in 0.49623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