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9|回复: 0

[说课] 教师资格证认定初中语文说课稿:观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8 15:5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观潮说课稿* ~9 |6 m  s; W/ A' P
  一、说教材
3 s% H$ N% {5 ^' r& T6 {1 v3 y5 V* z  《观潮》是小学语文第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我们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编者将这篇课文选编在这里,一方面是继续培养学生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 [+ M0 H6 M3 I0 G+ g2 f" n; e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上好一堂课必须了解学生。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雄伟景象缺乏直观感受,需要老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我特拟定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f& h* ~5 S, ^( u/ `
  1、认知目标:识记生字词,抓重点词句进行品味,注重语言积累。
4 G) }6 D# C2 y& o% n) G0 l: @" g0 F  2、技能目标: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 Y7 X  s# l- m2 c+ X7 K8 j  v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使学生受到壮阔美和力量美的感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8 r2 X6 F/ c' d  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能力,确定出本课的重难点。
8 e1 C) L9 f. v, M6 K  重点:学习课文3、4自然段,体会大潮的磅礴气势。
9 _. ?1 r' q! a% F3 v  难点: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F6 j" x$ Q7 h$ {7 \: n. A6 U: F
  二、说教法
6 ?$ ^8 f- _, [8 c! p0 n, s- }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朗读法进行教学。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力量,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5 b) a8 {3 I; t+ C
  三、说学法
9 d( o* F/ |" p2 E* l) P' m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 e1 D3 k9 \5 C$ \  四、说教学过程4 q- m7 z9 N3 Z8 z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起动机0 B! e$ W( Q' E- v: q9 H: U) P7 L
  上课开始,我先用一段饱含激情的话语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观赏过潮水吗?世界上涨潮的地方不计其数,其中不乏著名的潮水,然而像我国钱塘江大潮那样雄伟壮观,千百年来令人赞叹不绝的,却不多见。你们想不想也去见识见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去感受感受江潮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景象呢?”然后指导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范读课文。让大潮的声音从“闷雷滚动”到“山崩地裂”;景象从“一条白线”到万马奔腾等画面呈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最后叫同学们打开课本看描绘大潮雄奇的插图。让他们设身处地地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陶醉于大潮奇特的境界中,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引起了他们的学习动机。  g% M7 X7 S5 R$ M/ u  @
  〈二〉抓住文眼,整体教学,体会感情
& ?5 `: D( s8 [( T  教学时我抓住文章重点,围绕“观”(观奇观)这个中心词,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思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首先用小黑板出 示自学思考题:1、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观潮的,作者抓住了什么来体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2、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潮水雄伟、壮观的词句。小组讨论,再填表(在小黑板上出示表格:填出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所看到的和听到的景物)。由于引入新课时,已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同学们兴致勃勃地通过读、划、议,明白了“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色城墙 ”、“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这些词语是抓住潮来时的形状特点。在观看插图之后,再回到文中细细品评,学生陶醉在有声有色的情境中。从潮水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的景象中,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5 e  F5 k1 ^9 ?: c9 y/ M
  〈三〉指导朗读,感受景象,深化感情) g2 o' _" [& L- F' V
  为了帮助学生感受景象,更深更透地理解作者的表达感情,我着重采用了朗读的方法。首先我指导学生们自主选择最喜欢的语句比赛读、表演读等,再谈感受,并鼓励他们读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读出天下奇观的气势,读出观潮人群的惊奇。然后我来读,学生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画面,帮助学生感悟自然美和语言美。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而且激发了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H# a- p" T1 ^) S
  〈四〉品文析句,理解课文,学习表达
3 `: W: k6 l9 u2 k  教学中设计品文析句的环节,能使学生赏竟悟情,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因此,我在教学“白线向我们移来”那段时,我让学生找出描写大潮形态和声音的句子,并要求他们说说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作者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这样写好在具体形象地写出了从近处观察钱塘江大潮时,所听到的声音和所看到的景象,充分体现了钱塘江大潮非凡的气势。)这样加深理解了课文内容,进一步学习了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表达方法。8 p- m5 i7 G: ^( u# c
  〈五〉总结全文
% m3 [  X. r  O( y  为了面向全体学生,把教师的“一人言”小结变为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小结”。要求学生把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或最想说的话讲给大家听(指导从写作、词句、思想等方面来考虑)。这样形式独特新颖,能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N1 o  A, Y. P* p2 a. l+ p: d
  〈六〉板书设计(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4 01:58 , Processed in 0.34342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